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首先分析边疆民族地区与就业增长现状,并通过构建第二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测度模型证实了第二产业并没有拉动就业增长;再通过构建第三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的测度模型和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证实第三产业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分析第三产业就业增长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的关系,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基础,脱离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增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最后,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特点,提出了促进就业增长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大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选取1978-2012年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数据,构建VAR模型,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变动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第二产业的变动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针对技术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或工具,实证分析并对比了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产业结构和北京产业结构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和北京的产业结构均存在因果联系,并对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未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1992-200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ADF检验,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就业水平之间进行实证研究,建立ECM模型并进行Granger检验,计算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EC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出第三产业发展与我国就业水平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原因,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VECM模型的西安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我们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西安市1985—2007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指标LNPS、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指标LNLS及经济增长指标LNY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个指标对经济增长都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另外,西安市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化主要以短期波动为主。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经济师》2009,(5):181-183
文章基于甘肃实际,应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动态分析方法,研究考察了甘肃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对第一产业比重有较小的正向影响。而与第二产业比重存在并不显著的负向协整关系,甘肃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高的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支持,如造纸、非金属、机电行业。  相似文献   

9.
加速我国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扭转了过去长期发展缓慢的局面。1985年第三产业产值达1,768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了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每年平均递增12.6%,超过了第一产业的10%、第二产业的9.4%和国内生产总值的10%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就业中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产值比重从1980年的19.0%提高到1985年的21.8%,就业比重则从1980年的11.l%提高到1985年的15.0%。  相似文献   

10.
许晴 《经济视角》2013,(1):48-52
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它的组合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与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吉林省1990-2009年三大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产值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呈正向相关性,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放松行业管制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通过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顺利转换是提高就业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样本回归所得结论是一致的;而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比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GDP的就业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子彪  李少帅 《技术经济》2017,36(10):38-46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基于产业链整合和创新视角,绘制了三次产业中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图谱,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结果表明:京津冀在第一产业、五大二次产业、三大三次产业上的创新合作具有复杂性、优劣势并存的特点;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合作链条整合空间极大,但目前产业合作链条的创新效能发挥欠佳。最后,对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红彦  周申 《财经研究》2012,(1):103-112,123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军礼  徐德举 《生产力研究》2012,(1):180-181,261
文章以北京市1978—2009年间产业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情况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虽然就业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再调整;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其它剩余劳动力和就业的"熔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此结论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加拿大经济中最重要的财富创造部门,也是加拿大最大的私营经济部门。2010年至今的数据表明,加拿大制造业的产值、就业、产能利用率、投资和利润等核心指标均正在逐步恢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左右的水平。2011年,加拿大制造业资本性支出大幅回升,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制造业已成为加拿大通过扩大产能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加拿大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增值产品出口状况恶化,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为应对挑战,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走向更加先进、知识技术更加密集以及创造更多的高水平就业的政策措施。加拿大制造业恢复发展的经验以及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值得我国制造业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发展的国际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产业发展定位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差距最大,第二产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上,第三产业主要表现在总量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距,尤其是速度差距,实际表明的是我国人均生产总量和收入的差距。中国产业应积极探寻适合自身现状的合理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李盈  高宝俊 《技术经济》2010,29(11):66-69
本文利用1985—2008年湖北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湖北省地区GDP与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GDP的增长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最大;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湖北省GDP增长的主要潜在动力。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如何有效地促进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南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1978年-2007年,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主力军;最后通过就业弹性分析了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产出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提高第三产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1995-2009年15个细分服务行业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投入产出弹性较大,超过了资本投入和实物投入的产出弹性;当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在第三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