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成立农村生产销售服务公司或农村经济开发公司。可以由县、乡财政供养人员中抽出人员分乡镇、分片成立公司,也可以由农牧、水利、林业、科技部门为主成立公司,公司经费由财政拨给占大头,其余部分和效益挂钩,农村生产销售服务公司的职能职责就是“搜信息、寻市场、攀大户、靠大腕、找龙头、连农户”,通过他们四面出击找市场、八方联系找定单,实现“以销促产,以产促调,以调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罗村地处茅山丘陵,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农民增收较为艰难, 1996— 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逐年减缓。其原因除宏观方面如粮价下跌等因素外,思想观念落后、交通信息不畅、服务体系滞后、增收空间狭小、农业劳力素质下降是丘陵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实现农民增收,我们总的思路是念好山字经、唱好水中曲、演好田中戏,重点发展“两优两特” (即优质稻、优质茶、特用玉米、特种水产 ),力争农民人均增收 300元。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服务引导好农民增收致富。   ——要致富,思想观念要对路。重…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提出全民奔小康的宏伟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政府也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相继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下发了两个一号文件,就农民增收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制定了若干力度大,措施实的政策,农民增收幅度较大,在这种全国上下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弦律。从全市来看,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产业结构各异所以实现小康绝不能搞一刀切,奉行一个模式。我市以煤、铝、铁为主的山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使部分农民很快富起来,但还有很多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因此实现山区的全面小康,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经济体制转杂轨、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实现山区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与经济结构多元化趋势不一致。由于比较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不善于调整家庭产业结构,老是围着“土”字忙活。有些地方的农民对土地一直 情有独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他们除了围着自己几亩责任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外,根 本不知也不愿合理调整家庭经济结构,老是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吊死在“一棵”树上。误区二:不主动运用市场法则,对政府依赖性太强。农村部分地方的农民市场观念差,不 能根据市场的要求配置自己的资源,更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经营什么,一切都依 赖于政府,其结果只能是政府的指令性生产与自己的资源优势相脱离,贻误农业生产,给农 民带来歉收的恶果。…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影响农民增收有四大难点,浙江农民增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不少高山地区实际上都是一些贫困地区,但是高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其特有的优势。地处皖南山区的绩溪县仅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46座。针对这些高山地区穷山恶水,农民收入低的现状,绩溪县一些在外务工返乡的青年民兵充分发挥其对外交往多,信息灵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9.
10.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乏力,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以往考量农民增收问题,大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的,建议从农民个体微观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分析农民增收问题。土地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问题。存当前,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还是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问题。为此,我们总结分析“十一五”期间金山隧农民增收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2.
内陆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实践与思考李隆春1.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锲而不舍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解决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尖锐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为山区农村脱贫致...  相似文献   

13.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探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一、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农民收入情况表现出两个特征:⑴阶段性:1978~1984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全国…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德县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通讯滞后,土地资源的短缺与劳动力过剩,贫困和教育落后的恶性循环,农村结构重叠、干部队伍庞大,政策对农业倾斜扶持不够、投入相对不足,被列为国定贫困县。为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全社会对农业问题的重要性要有全面的高度的认识;要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因地制宜找准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教育;政策上大力支持,资金上足量投入。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农村繁荣、社会稳定的带全局性的大问题,抓好了这一问题,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的速度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农民生活富强的程度。如果农民收入不能稳步增长,不能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家宏观经济适度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农村市场广阔,把扩…  相似文献   

16.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农民生活水平低的问题。目前农村还有大约3 0 0 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能否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能否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在于农民能否实现小康。一、限制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一是长期以来 ,由于政策和体制上的原因 ,导致今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发展缓慢 ,农民收入逐渐下降。其表现为 :首先 ,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人为地将居民划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也使中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二元经济结构 ,…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稳定增产压力渐增,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和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必须积极谋划新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美娣 《农业经济》2003,(11):33-34
当前 ,农民增收难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首要难题。农民增收难突出表现在 :一是收入增长逐年下降。“九五”期间 ,各年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4 6%、4 3 %、3 8%和 2 1 %。近两年 ,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 ,但基础很不牢固 ,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二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 1 996年的 2 5 1倍扩大到 2 0 0 1年的 2 9倍 ,如果扣除实物性收入和用于第二年生产的开支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到 6∶1 ,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是 1 5∶1。农民收入增长的持续低迷和城乡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 ,…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农村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如何抢抓新机遇,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中央连续对农村发展发了“一号文件”,奉贤区委、区政府也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全区8个镇,5个开发区,277个行政村,3185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总数14.68万户,农村人口37.28万人,劳动力23.65万人,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所得28.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所得51746万元,第二产业所得17904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