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 理论框架 在信息经济学的对策论中,常 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两种行为:一种是隐瞒信息,代理人拥有委托人不易观察的私人信息,形成逆向选择(AdverseSlection),另一种是隐蔽行为,代理人利用委托人不易观察的私人行为获取对己有利的决策地位,形成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逆向选择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罗夫所开创,他对旧车市场进行分析,卖主知道车子的质量,而买主…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非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其独创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获得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体为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此理论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被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被称为“委托人”。若双方签约前的信息是对称的,而签约后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则此问题属于“道德风险”讨论的范畴。若双方在签约之前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则我们说双方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将主要探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信息与商业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于银行难以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因而只能根据市场的平均利率发放贷款。这种定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最终使低风险和预期收益低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留下来的全部是高风险的借款人。  相似文献   

4.
维克里拍卖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在拍卖中,拍卖商和竞买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现象,维克里教授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成功地消除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说谎”现象,创立了维克里拍卖法,这一理论在保险市场、信用市场、租税制度、政治机构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5.
风险企业的代理人行为扭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1]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与方法论导向的博弈论相比,信息经济学更偏重于问题导向。由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交易理论,故又称为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按照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和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契约理论可以大致划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等种类。尽管可以用“委托-代理模型”来概括以上所有的五种模型,然而一般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只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的特指。  相似文献   

6.
陈明东 《经济咨询》2005,(2):35-36,40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的参与人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是不相等的,有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双方都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逆向选择和劣胜优汰现象。当市场上交易品的质量住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拥有隐蔽信息一方时,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定义的逆向选择,交易中一方渴望得到优质品,而另一方却只乐于提供劣质品。在各种交易行为中,信息不对称无所不在,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产品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勇飞 《经济前沿》2002,(11):48-51
保险代理人制度是我国保险公司主要的一种个人寿险的营销渠道。保险代理人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直接参与到市场中与客户沟通交流,信息传递迅速透明,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他们为投保人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及时的售后服务和增强其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8.
车险市场的信号甄别和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施行车险费率统一定价模式,由于投保人的风险信息是个人的私有信息,保险公司无从获知和观察到,于是这样的运作模式导致保险公司得到一大堆“逆向选择”得来的投保人。为抑制逆向选择,构建了一个信号甄别和激励模型,导出了车险市场运作的一种新模式,即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对客户和车辆进行风险分类,对不同风险类别施行有差别的费率和赔付金额。  相似文献   

9.
高光锐 《经济师》2001,(4):68-69
与以往的理论不同,建立在不完全合同基础上的资本结构理论不是从税收方面(即债券的利息收入相对于红利收入具有税收优势)、不对称信息方面(即具有关于企业赢利性私人信息的经营者可能更愿意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或不完全市场方面(即企业发行债券是为了完善市场)来解释资本结构,而是从公司的经过者与投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来解释企业为什么要发行优先债券以及债务的不及时偿还为什么会导致破产形式的惩罚,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债务对经营者有硬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关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以将经济过程比作博弈并以此来探究制度的含义是可行的。博弈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效用)、结果和均衡,其中参与人、战略和支付是描述一个博弈所需要的最少的要素,而行动和信息是‘积木’。参与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涵义关于制度的第一类定义是将“制度”视为与“组织”、“机构”等同,将制度看作是博弈的参与人。从文献中看,这是少数经济学家的观…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经济学中,往往假设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对有关交易的对象都具备完全、充分的信息,并因此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资源达到最优。实际上,现实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在市场上往往有一些信息某些参与者拥有,而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这就是所谓的非对称信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市场的运行将会出现新的特点,本文拟就非对称信息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一、何谓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是在保险市场。例如你要投健康保险,你…  相似文献   

12.
无锡“保险超市”在起步阶段.可由保险行业协会牵头设立代理公司或委托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基本形成一支开拓进取、业务过硬、整体素质较高,初步具备进一步拓展市场的保险代理公司经营管理“保险超市”。“保险超市”可设在无锡车管所内(或附近),与新车检测线和新车牌照号发放处紧邻,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均在超市内合法挂牌。代理销售。在超市内保险客户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和费率。然后根据自身需要通过营业柜台购买选中的保险产品。超市内可同时设立保险公估、仲裁咨询、调解纠纷、投诉受理等专门柜台协调售后服务。设立保险超市是无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一是“保险超市”向投保人提供了“一站式”方便快捷服务。新车保险与车管所在同一地点办公,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幅节省了投保人的时间成本。满足了保险客户对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骆晓芳 《经济论坛》2005,(19):108-109
“保险证券化”可以定义为保险公司通过创立和发行金融证券,将承保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过程。保险证券化的过程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将承保现金流转化为可买卖的金融证券;二是通过证券交易,将承保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第一个要素称为“金融工程”,即将现金流打包或分类,包装成新的不同类型的金融证券;第二个要素取代了保险公司原来把保险业风险转嫁给再保险人的做法,而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更广泛的资本市场。这是典型地通过金融工具买卖来实现风险转移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业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双重性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业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双重性及其影响,具体表现为:投保人(农业生产者)拥有的有关保险标的的个体信息优势及其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保险人拥有的有关保险产品、保险市场、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等整体信息优势及其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农业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双重性的策略建议,从而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市场机制顺利运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完善。如果信息不完善或不对称,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运转,资源就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将资本主义经济自动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去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就是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是如何运转、失灵或消失的。他们分别考察了旧车市场、金融保险市场和就业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触发的价格质量螺旋下降造成的社会浪费。信息经济学探讨的这些问题遍  相似文献   

16.
丁艳丰  汪贤裕 《时代经贸》2007,5(4X):43-43,45
销售商向市场上销售某商品,销售商具有关于产品质量的私人信息,而市场上的消费者具有关于偏好的私人信息。销售商和消费者均可以观察到某先验概率,不同类型的销售商选择价格来使得期望收益最大化。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则选择是否购买来获得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主要表现为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实另外一类信息不对称也越来越引起监管者及社会公众的注意,那就是保险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对投保人或保险潜在消费者甚至对社会公众投资者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很容易被保险市场参与者所利用,并导致保险市场运行的低效率。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角度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机制,梳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理论上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得到保险市场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建议,以期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津津 《经济纵横》2003,(10):60-63
从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至今 ,经济学界对于声誉的研究是纷繁而散乱。本文在对文献进行一番梳理之后 ,根据研究内容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标准的声誉理论经济学中标准的声誉模型是由Kreps等人(1 982 )创建的 ,旨在解决“连锁店悖论”(Selten ,1 9 78)并对有限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作出解释。“连锁店悖论”告诉我们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对于声誉的解释 ,因为参与人都没有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声誉。Kreps和Wilson(1 982 )指出 ,“在多阶段博弈中 ,参与人试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寿险市场,体现保险意识程度并真正决定投保与否的主体,经常是具有支付保险费经济能力的投保人。目前,支付保险费的投保人(不含投保人、被保险人同属一人情形,下同),除了被指定为受益人(这主动权也在被保险人手中)和在分红保单中享有红利分配权外,大多数保险条款并未体现更多对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和保障空间。过于专注于被保险人保障,而对投保人缺失充分利益引导和利益诱惑,是保险业在非投资型险种上长期的忽视行为。本文尝试论述针对投保人,设立新颖的“投保人条款”,是否会开发他们的投保意欲空间,从而对寿险市场形成崭新的良性刺激。  相似文献   

20.
保险公估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社会上对保险理赔的投诉屡屡上升,不少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理赔缺乏信心,有人认为向保险公司理赔,关键是要看在保险公司里是否有熟人,以最大诚信为基本原则的保险业出现了“诚信危机”,零点调查公司在深圳对536户保险客户进行了一次有关“为什么保险公司不保险”的调查,其中66.1%的被保险人认为,保险公司承保时一套,理赔时又一套的做法极大挫伤了保户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保户对保险服务的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平赔方面。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缺乏独立公正的理赔机构,理赔工作由保险公司正身进行,出现“惜赔”现象在所难免。要解决这一总是,引进保险公估人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