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2007年我国信托业开始实施“新两规”以来,我国信托业取得迅猛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托公司业务转型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市场环境,提出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探讨了信托公司加快业务转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郭莉 《投资北京》2012,(11):55-58
信托业缺位《规划》,势必引起业内对信托业今后发展和风险问题进行认真思考面对近6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进入四季度,多数信托公司似乎可以松口气了,更多的业务已纳入明年的业务范畴。对信托公司来说,今年的困难并非如何将产品卖出去,而是如何做出更多的安全产品去吸纳堆在门外的大笔资金。尽管如此,信托业也并非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托行业的监管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托公司为合格投资者和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理财市场重要参与者和提供商,在丰富我国金融市场和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信托公司自1979年重新恢复设立至今,跌宕起伏,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既有值得汲取的历史教训,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银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遵循信托业的科学发展规律,着力研究改革多年摇摆不定的业务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多年带病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信托行业在经历了五次大的清理整顿之后,确定了信托业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回归信托本源业务的目标,在保留少量规模较大、管理严格、真正从事受托理财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的原则指导下,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已由原来的239家缩减至59家,广西却未能保留下一家信托公司.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信托新政频出,先是出台银信合作新规,要求银行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继而是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信托公司实行净资本管理,再是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风险提示。银监会颁布规范信托业文件的密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向外界传递出了监管部门不断为信托业发展理清思路的各种信号。有人说,中国信托业已...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是国内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在市场的企盼中相继推出。金融市场化改革为信托行业蓬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总体看,信托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为丰富我国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信托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利润率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市场化改革促使金融同业机构纷纷开展资管业务,抢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托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显而易见,信托公司如何寻找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2001年《信托法》颁布后的五六年,我国信托公司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信托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规模与效益不断提升。十多年过去了,信托业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12年三季末,全年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突破7万亿已成定局。信托业的利润总额则已达到了288亿元,同比增幅达57%。去年,信托业为投资者创造的利润更是达到了3000亿元。笔者作为万向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职业经理人,目睹了信托行业已经茁壮成长起来。展望未来,历经磨炼的中国信托业,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经济腾飞与人民富足的中国,必将为信托业的高速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信托业要立足国情依法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托业恢复2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试点、盲目扩张、清理整顿的过程,目前正处于规范阶段。截至2004年6月末,银监会依法登记的信托公司有59家,从业人员达4600人,管理信托财产2000亿元,其中资金信托占信托财产的84%,虽然有一定规模,但主要是经营银行、证券和投资业务,规范的信托业务比重并不大。我们对怎样办中国特色信托业的认识虽然比过去深化了,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托业自"一法两规"颁布实施以来,在自身产品设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理论研究,加强中国信托业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建立信托资金(财产)的强制托管制度,实行基于声誉管理的信托公司异地业务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信托产品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行信托财产的账户管理制度,发展产业投资信托和创业投资信托制度,探索分业监管下的中国信托业功能监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托业发达的美国,信托业以办理个人的信托业务为主.在我国信托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探究美国的个人信托业务发达的原因可以为我国的信托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信托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托在国外已有3800年的历史,被认为具有无穷的经济活化作用.2002年7月18日《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信托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2007年3月1日“新办法”代替“老办法”实施,中国信托也进入高速扩张阶段;2010年7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它与《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管理办法》一道,将中国信托业正式引入一个以“一法三规”为信托业监管主要政策依据的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本文先阐述了信托业高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信托公司正积极向证券投资业务转型,在转型中面临着业绩创造能力较弱,专业人员匮乏,高频交易处理能力不足,产品推介存在合规性风险等问题。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着风险点及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投研能力,突出信托业投资配置丰富的特点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强化内部证券投资人才培养,实施信息系统和内部流程优化改造,规范产品推介工作,普及投资者教育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信托业与银行、证券、保险一样,是金融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颁布《信托法》,信托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7年开始实施新修改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相似文献   

14.
信托公司正积极向证券投资业务转型,在转型中面临着业绩创造能力较弱,专业人员匮乏,高频交易处理能力不足,产品推介存在合规性风险等问题。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着风险点及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投研能力,突出信托业投资配置丰富的特点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强化内部证券投资人才培养,实施信息系统和内部流程优化改造,规范产品推介工作,普及投资者教育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托公司的投资回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信托业法律法规将从根本上实现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转换和盈利模式的转变。中外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的大型工业企业已经或者即将收购信托公司的股权。本文对我国信托公司的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册资本越大,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也越大,资本回报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定》的出台为商业银行进军信托业打开了大门,近几年商业银行掀起了入股信托公司的风潮。厘清银信合作的作用、商业银行通过何种方式进入信托业以及各种模式的利弊等问题对于促进银信合作的发展和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意义重大。一、可见的好处自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合作以来,两者间的关系就不断拓宽和加深,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业务合作与创  相似文献   

17.
陈琼 《银行家》2008,(5):80-82
随着我国信托业第五次清理整顿的结束和信托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信托业逐步步入回归信托主业的阶段,但由于对信托的定位不清晰,对信托业务的认识参差不齐以及各项配套制度的缺乏,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部分信托公司风险不断显现,信托监管也主要忙于处理各种风险案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托业与房地产金融有着不解之缘。《信托法》实施以来,在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中房地产项目始终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国家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信托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信托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托业务的转型和回归,以及高净值人群对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托产品仍将是重要的投资理财工具。业务或现拐点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国内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12.95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3.77%,环比涨幅较二季度下降了2.6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简称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简称新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这表明国家已经加强了对信托业务参与者各方的规范和管理,对我国信托市场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3月7日,中国银监会首次下发《信托公司治理指引》。按照《公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信托法》为信托公司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多个方面建立合规管理机制,体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做出规范。银监会同时要求,各家信托公司需在2007年12月31日前据此修订公司章程。 而信托这一古老的金融形态,从汉代的“驵侩”,南北朝的“柜坊”一直到明清的“牙行”,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始终没有短缺过它们的身影。近代的中国信托业,从1917年民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上海的总行首家设立了“保管部”,到1921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家标明为“信托公司”的企业——“中国商业信托公司”,也是历经风雨。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信托业的正式恢复。 而恢复后的中国信托业却是麻烦不断,50来年的时间历经5次整顿,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品尝了巨大的痛苦后,终于确定了正确的行走方向,可谓“淘尽黄沙始见金”。 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对中国信托业发展始末、现状以及问题作一探讨,以期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信托业,为其健康发展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