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银保合作的意义 银保合作是指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同一客户群提供银行与保险产品及服务的一种业务合作,它是金融一体化综合经营的产物,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采取的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业务经营方式,它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和保险产品及其服务联系在一起,通过银保双方资源共享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银行保险是金融合作的产物,是一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金融服务。我国银行保险销售模式由于银保双方利益难以统一、销售误导、银保自身的因素等原因,导致我国银行保险业存在不少问题,如银保合作松散、产品单一、销售队伍不专、退保金同比大幅上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制约银行保险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业不断发展创新的今天,银行业、保险业开展合作、互惠双赢已成为银行、保险经营发展的共识。本文就银保合作的原则、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业不断发展创新的今天,银行业、保险业开展合作、互惠双赢已成为银行、保险经营发展的共识.本文就银保合作的原则、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国外,银行保险是指保险业务通过银行渠道实现销售。在国内,由于有关法规规定银行从事保险业务是兼业代理,银行保险被称为银保合作业务。目前。银保合作业务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阶段。如何把握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开展银保合作业务,是农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发展银保合作业务是我行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介入保险领域最为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速拥军 《时代金融》2013,(5):185-186
<正>近年来,银保合作业务发展迅速,已成为保险销售第二大主渠道。但自2011年以来寿险业务增速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中银保业务大幅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银保业务发展情况,笔者以曲靖市为例,就银行与保险业务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据此提出促进银行和保险业务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虹 《新金融》2004,(7):24-28
一、银保合作的内涵 及原因分析 1、银保合作的内涵 银保合作亦称为银行保险。狭义的理解,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来销售保险产品、代收代付保险费,也就是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实现保险分销。广义的银保合作除了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人代理保险产品外,银行既可以通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保险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健全促进银保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银保双赢的战略合作机制,加大银行保险产品的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银保销售队伍,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创新银行保险的监管模式,是推动我国银行保险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保险业务现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旸 《西南金融》2009,(9):54-56
银行和保险是金融行业的两大支柱产业.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发展,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个人理财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金融行业产品超市化的步伐迅速加快.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巨人的业务融合带来了银保市场的繁荣新气象,银保合作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银保合作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国外银保合作发展的趋势 银保合作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它是在欧洲金融、税法和立法产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诞生的。所谓银保合作就是指银行和保险的融合,是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产品.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丁凤瑶 《时代金融》2007,(1X):18-20
银行保险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根据银行保险在西方国家的市场地位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状况,剖析了制约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存在问题,如合作形式松散,合作深度不足;产品品种单一,缴费方式集中;竞争无序,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宣传销售误导,影响银保信誉等等。文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及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合作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等六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银保合作定价问题,首次引入纳什议价模型来制定银行代理费用。通过比较银保间不同定价模式发现,先保险定价后议价银行代理费用模式(BA)是银保合作最优定价模式,是银行斯坦伯格模式(BS)的帕累托改进。当存在激励行为时,保险定价会升高,而无论是银行利润还是保险公司利润都会优于不存在激励时的情况。当存在保险价格竞争时,保险定价和银行代理费用都会变高,但价格竞争也会提高银保合作整体效率。研究结果为更好提高银保合作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保险业竞争激励,出现了银保合作发展的模式,并且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保险销售渠道。然而最近寿险业务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银保业务下降造成的。本文就从目前银保合作现状出发探讨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艰据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从而促进该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吕晨  井韦 《中国保险》2008,(1):46-50
国际银保合作的主要模式比较随着金融全能化、超市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逐渐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银行保险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和融合,通过银行渠道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合作模式是指银行保险业务开展的不同渠道和方式,是不同金融行业业务交叉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不同的特性,如所有权、产品、客户数据库等,可以对银保合作模式采取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银行保险已成为我国寿险业主要渠道之一,2011年监管部门颁布新政,规范银保经营,国内银保业增速明显放缓,银保合作出现以银行为主导的并购发展趋势,银行系保险公司异军突起,开始了混业经营的探索.在新型合作机制下,银保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经营理念均发生了相应转变,以银行系保险公司为主导的混业经营模式成为国内银保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银保合作下的金融集团化趋势将给监管部门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透视银保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与保险纷纷牵手 对金融混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使得国内的银行保险起步比较晚.1996年,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开始关注银行保险,先后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建立了银保合作关系,2000年仅在上海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实现的保费就约3.5亿元.平安在银行保险取得的骄人成绩,让不少其它保险公司感到兴奋和压力.2000年开始,其它保险公司陆续跟进,纷纷涉足银行保险领域.这一年不断地有银保合作签约的消息传出.合作协议既有分行和分公司间的、也有总行和总部间的,既有框架性的战略合作协议,也有具体的兼业代理等操作性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了保费代收、兼业代理、客户介绍、对帐单直邮、保单质押贷款、发行联名卡、电子商务、保险金代付、资金运用等诸多方面.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还成立了银行业务部,专门负责开展银行保险和银保合作.银行保险业务逐渐与个人业务、团体业务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7.
银保经营的第五种模式既发挥了银行的渠道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可以作为我国当前银保市场发展的备选模式在一般将国际上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建立合资企业以及金融集团四种。近期,针对中国银保市场的问题,世界银行有关专家开出了银保专业化的药方,即由商业银行设立专业中介机构从事保险产品销售。这种模式在美国、中国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洁 《上海金融》2004,(9):56-57
我国自九十年代中期引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对银保合作在认识上的局限和利益关系上的不统一,使银保合作处于低层次、低利润的无序竞争局面。如何将银保合作业务引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并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要促进银行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使银保合作从表层走向深入,转变观念是基础,产品创新是核心,技术开发是条件,监督管理是关键,机制转型是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银保合作及其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国内外银保合作的实证数据分析,指出了银保合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详细分析了非寿险和寿险产品的特性及其业务经营的特点对银保合作的影响,针对银行丰富的保险资源,作者由此提出了我国银保合作的解决方案。文章建议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和监管人员加强对国内金控集团下综合经营之浪潮所带来风险的管控研究,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业银行的保险代理业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业务领域和效益增长点。但它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障碍。如何构建有效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模式呢?现状分析我国银保业务起源于2000年,自平安保险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以来,各商业银行就先后通过保险代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