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倩 《新金融》2016,(9):42-46
金融危机后,强化场外衍生品监管制度成为各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推进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无疑是改革的基石。构建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监管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问题,确定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制度、集中清算的主体范围以及程序来执行适格清算标准。本文总结了危机后美国、欧盟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监管制度发展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立法实施现状,对完善中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和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规模巨大,具有个性化程度高、交易方式灵活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杠杆高、流动性参差不齐、操作风险大、价格缺乏透明度等问题,汇聚在非集中清算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庞大风险敞口是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一大因素。集中清算制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项成熟和稳健的金融制度,它曾多次帮助西方国家缓解了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过去在国际上,集中清算模式仅依靠市场的“自然选择”,一直无法占据主导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各国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要运用强力改革举措把场外衍生品“推入”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本文着重比较场内外衍生品在各种清算模式下的主要差异,借鉴全球衍生品市场改革经验,探索如何激励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进入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都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无法实现大范围区域数据集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商行的服务对象对资金清算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商行改变现有的资金清算模式,建立能够适应其服务对象需求的新的资金清算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跨境人民币业务源于贸易结算,进而扩展到了投融资与金融交易等领域。因此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成本收益不应只考虑贸易结算,必须把投融资与金融交易包括在内。近年来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结算渠道不完善、现钞回流方式单一、人民币输出力度不足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应该在增加中俄本币结算代理行数量基础上探索人民币清算行集中清算模式,实施推进中俄货币互换,扩大对俄人民币直接投资,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完善在俄人民币回流机制,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金融服务管理水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与原有外汇结算管理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5.
支付清算系统的模式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  洪武 《海南金融》2001,(4):16-18
本从国际上通用的支付清算模式思路出发,结合我国及我省支付清算实际情况,对支付清算模式与发展进行探讨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根据清算机构与交易所之间的关系不同,清算主要可以分为垂直清算与平行清算两种模式。全球大多数交易所通过垂直清算模式进行,根据美国期货协会2006年和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全球场内交易中,约有79%通过垂直清算模式进行,21%通过平行清算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后,为总结危机经验教训,防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20国集团成员都在积极推动实施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我国对中央对手清算等相关概念混用较多,不仅容易造成误解,且也不利于取得社会共识以及对中央对手清算机制进行新的立法。从金融市场中清算和结算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的运作原理和与其相关联的集中清算、中央清算、强制清算、多边净额清算等概念的由来及各自内涵和外延,讨论中央对手清算的功能特征及在我国尚存的法律障碍等问题。最后,建议通过立法或修法等方式厘清基础概念,解决制度难题。  相似文献   

8.
外币清算方法是否合理、清算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外币资金清算的速度和效率。本文分析了桂林市通过中国银行桂林分行清算外币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疏通外币清算渠道的相关建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CLS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外汇交易清算方式.由于CLS采用针对每个交易货币轧差清算进行实际支付的新方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行清算方式本身所固有的清算风险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引入CLS清算交易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包括:可以减轻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头寸管理更加准确且简化,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整合系统资源,有利于中小银行平等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等.当然,CLS系统的架构和业务集中也会在流动性管理、技术变革、软硬件水平、技术恢复能力以及系统性风险等方面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对此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双边交易和清算的巨大风险.除推行强制集中清算政策外,G20匹兹堡峰会宣言就"对未纳入集中清算的场外衍生品合约应给予更高的资本要求以增加衍生品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达成共识."清算"的概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于"清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却很难达成共识.本文对场外衍生品的"清算"与其他语境下的清算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支付系统清算账户是指大额支付系统的各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设的用于资金清算的存款账户。支付系统对资金清算的处理采用集中清算的模式,在清算账户的设置上,采用“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全国各商业银行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的所有清算账户物理上均在NPC(国家处理中心)存储和清算资金,逻辑上仍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蓬勃发展,人民币清算范围也由境内逐渐向外扩展。本文在认真梳理人民币境内清算、跨境清算和离岸清算三个区域层级的基础上,借鉴美元全球清算体系经验,提出了人民币全球清算远景:未来全球人民币清算将逐渐形成代理行为主的模式,同时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南金融电脑》2003,11(6):33-36
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是支付系统的核心支持系统,通过集中存储清算账户,处理支付业务的资金清算,并对清算账户进行管理。 一、账户设置 1.系统设置的会计科目 根据支付系统业务处理的需要,清算账户和特许账户集中摆放在国家处理中心,为保证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国内的线上支付清算市场中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向清算领域渗透,使银行卡组织主导的传统"四方模式"受到挑战。本文从分工的视角对银行卡清算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第三方支付清算模式进行了理性的剖析,认为目前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组织形式变化,并没有给清算环节的分工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新清算模式"只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下传统清算模式的变通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诏惠 《时代金融》2012,(30):119-120
我国外币支付清算经过不断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向着电子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外币支付清算在法规建设、监管、清算模式和与其他支付清算系统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提出应从加强法规建设、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整合外币清算模式和进一步推进外币支付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推动我国外币支付清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程度、网络化程度的趋势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严峻金融竞争形势,迫使金融业开拓越来越多的新型业务,各项新业务带来的资金清算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去年9月我行成功地实现了全省数据大集中,在此前提下,笔者作为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和开发者,成功地在我行设计并实现了全省资金的统一清算,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资金清算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商品经济产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产生了企业清算制度。本文通过我国企业清算会计规则的回顾,提出了建立《清算》会计准则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现行企业清算会计的基本架构;探讨了《清算》会计准则的模式及其选择;分析了《清算》会计准则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俄边境口岸贸易对现钞结算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应尽快设立现钞清算中心和贸易对应国货币现钞代理账户及代保管库,疏通中俄两国本外币现钞调运渠道,完善口岸贸易金融服务业的配套清算功能,实现商业银行间人民币、卢布现钞头寸的平补及账户的敞口运营和自由兑换。主办行的选定卢布清算中心及现钞保管库宜采用外汇指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集团代理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一、地级市辖区同城票据交换现状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肩负着银行间资金清算、支付职责。早在1993年,广西辖区就开通了地级市本级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系统;2002年8月,原系统全面改版为广西同城票据实时清算系统。10多年来,清算系统在地方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地市辖区县域同城票据交换清算仍沿用10多年前的手工交换票据方式,清算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跨行转汇业务环节多,手续繁琐,资金在途时间长,周转速度慢,当天资金抵用率不到50%,已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民银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主体上收到中心支行一级,…  相似文献   

20.
李明 《金融电子化》2002,(10):40-41
去年9月,我行在城综网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清算大直联系统,即俗称的"大直联"。该系统将柜台发送的汇划及事务信息及时发送到清算系统,从而到达全国各地建行或通过人行电联到达全国各商业银行的接收客户帐上。该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