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多方面、广角度、对企业内部资金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作者第一次提出,与企业责任的两层含义相适应,企业责任会计也包括内部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两个方面,而不象传统的企业责任观那样,仅仅指的是企业内部。作者认为:企业内部责任观念和社会责任观念,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勤 《时代经贸》2011,(4):188-189
社会责任会计通过社会责任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应进行计量和报告,以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共同提高的目的。文章通过对传统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的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责任会计通过社会责任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应进行计量和报告,以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共同提高的目的.文章通过对传统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的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经济活动,在性质上它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运用。政府应在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上有所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关键,因而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是由西方学术界提出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在发展中日渐暴露出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现有的传统会计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企业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分配问题、环境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我国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本文首先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再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维护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之一,需要企业在内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对其中的环境贡献以及环境污染成本进行核算。这对企业而言更有利于相关信息的披露,对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从低碳经济这一大的背景出发,探讨了社会责任会计中有关于生态环境维护内容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通过在生态环境维护责任方面进行会计处理,使得相关内容和信息能够独立于传统的会计。根据我国目前在生态环境维护责任方面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使得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能够通过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履行生态环境维护责任,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荣 《经济师》2009,(11):158-159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章介绍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与作用,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与会计要素的内容,并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要在企业中全面与系统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理论较为混乱;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专门的社会责任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难以协调企业逐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计市场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内容不真实的现象等。因此,当前我国要顺利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本文认为要从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工作、深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执行和有效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四个方面努力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是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讲求社会效益,离不开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20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产生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能较好地调节微观与宏观、长期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树立良好企业社会形象,履行必要社会责任,揭示并报告有关社会责任信息,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界、会计界共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突破了传统会计局限于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状况揭示,忽视社会责任非财务信息揭示的模式,为将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置于政府、社会公众监督之下,提供了有效手段。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尚未有关揭示社会责任信息,这与发展市场经济、国际会计惯例,相去甚远,为此本文就有关社会责任及其揭示问题做了粗浅探讨,以求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会计电算化是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而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论等现代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采用 Internet/Intranet技术作为其应用基础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时代的要求开始普及。在技术手段、功能范围、系统层次和地位、信息输入输出等方面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存在显著差异 ,会计信息化将取代会计电算化。  相似文献   

12.
论会计系统与会计价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国 《当代财经》2006,(6):107-111
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在数量上表现为交换价值运动和价值增值运动,由此决定着会计系统结构和会计系统功能。会计价值机制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具有传递信息功能和激励功能,二者不可分割。会计价值机制是企业在与市场或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必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梅 《当代财经》2006,(3):122-125
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虚假和不完全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决策。新的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关系要求各个经济组织之间加强信息沟通,而社会对账是会计信息有效沟通的途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为实施社会对账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成本的增加、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会计货币观念与外币折算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货币背景的变化推进着外币折算会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会计货币观念的拓展与改进,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分析会计货币观念对外币折算会计的重要影响,对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殷勤凡 《现代财经》2005,25(2):52-55
国外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在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上是相通的,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实证会计研究.关键是掌握其刚性的理性逻辑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拿来就用”行不通,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结构缺陷。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我国规范会计研究需要“规范”推理形式和规则。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国家和公众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还不完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环境会计确认很不完善。为此,针对环境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会计目标包括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健全财务管理和促进受托责任.政府会计体系只有根据这三层会计目标进行构建才是有效的.具体构建采取长期和短期两项计划:长期计划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制定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短期计划采用基金会计和加强预算控制,确保政府会计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是一个需要着重研究的重大问题。论文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 ,会计信息真实与否只能相对于特定的会计域秩序而言。而后 ,论文结合知识的相对性和理性的有限性等两方面对会计规则的制定进行分析 ,认为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 ,并认为提高会计规则质量的途径在于建立一种机制 ,以尽可能随时了解动态的会计域秩序 ,以运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的尽可能多的人的知识。论文最后对美国和我国会计规则的制定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我国会计规则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学的基本假设需要进行重新解读。而准确判断会计环境的变化,是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学的本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蒋尧明 《财经研究》2003,29(6):72-76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会计对象又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人的知识是相对的,其认知是有限理性的。这就决定了不能直接用客观事物作为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标准。而依据会计标准生产出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也只能是相对于标准的真实性。因此,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它不是一门精算科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