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2.
黄显惠 《魅力中国》2014,(12):61-61
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构思-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二、造型--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三、构图-透视;四、意境-以形写神;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相似文献   

3.
任加敏 《魅力中国》2014,(22):133-133
传统中国画浓缩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审美表达、哲学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而中国画主要通过画家的用笔和用墨来进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分析了作者用笔用墨与情感表达,归纳了现代中国画笔墨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和西方艺术比较起来,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风格特征。墨彩华韵书画同源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帛画,最为著名的是《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这些早期绘画已经体现出了后世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本特征。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画的线条不仅具有造型功能,更具有书写功能,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更为  相似文献   

5.
索启 《新西部(上)》2009,(12):174-175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想对后世中国画的创作影响深远。所以,中国画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体验,历来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经验特征和会意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要正确把握、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真正认识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价值,使作品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肖刚 《魅力中国》2010,(8X):290-290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绘画形式、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学习和领悟中国画的风采,临摹前人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临摹的含义特征及目的、中国画的特点、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的必要性、中国画临摹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总论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的作用这五个方面的论述,从而阐明了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汪杰 《魅力中国》2011,(11):236-236
马远《寒江独钓图》大胆地利用空白而突出了主体,呈现出清丽淡雅的水墨之中超脱宁谧、闲适、清淡的格调。同时使审美主体体验到江水浩瀚和垂钓者的逍遥自得的审美意境。这种空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老庄哲学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画特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杜枫  陈茂辉 《走向世界》2011,(33):62-64
中国人应画什么画?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画种:中国画。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画画家为这门艺术贡献了不同的内容、枝法、境界,作品和著述洋洋大观。今日,仍有大批中国画画家努力着。中国画市场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炙手可热。按说,中国画家应该画中国画。因为中国画里蕴藏的是中国文化,而中国人最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然而,意境不仅仅表现在诗词上,其也是评价山水画好坏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本文针对画的意境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冯永红 《新西部(上)》2010,(8):146-146,149
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画"写意"审美的艺术精神;"气韵生动"审美的思想范畴;"不似之似"审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何祥 《魅力中国》2009,(36):187-187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中国园林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顾潜智 《魅力中国》2011,(17):241-241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对绿色空间设计的形式美呈现了多层次的文化意识,在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的意境的同时,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室内设计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艺术、修养、爱好和生活环境出发,在设计思维上体现出时代的活跃性,绿色空间设计创新要在以积淀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挖掘生命力和源泉,在文化的依托下,提倡设计的“绿色”思维,从而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木雕艺术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民间对"美"的共性,它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木雕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思想的表达、倾诉的一种方式。平时市场因素决定了木雕的创作题材,因此上其作品常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俗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木雕艺术家应该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艺术,以充实、丰富木雕艺术的观赏性和体现时代特点,即: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拓和创新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众多画法、创作风格和流派的介入,市场的冲击,造成了中国画在品评标准上的模糊与混乱,以致中国画的品评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中国画的品评应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画基础理论和审美精神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要有不同的品评标准,辩证区别,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对待。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与欧洲在审美原则、审美范畴、审美功能、审美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所以,有必要构建多种文化拼合的艺术体操表现力评价标准.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能融入到艺术体操表现力的评价标准中,以提高表现力和赢得公平竞争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画历史悠久,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等艺术形式。其中,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在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画种与技法。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可以追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记录着  相似文献   

17.
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展览和研讨活动,尽管之前我与解安宁先生有过一些交往,但今天我还是第一次系统地看到这么多他的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谈谈我观解先生画的两点感受。第一点,给我印象比较强烈的是,解安宁先生在画里边有他自己关于北方山水的自觉的审美追求,这些具有个性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他绘画的题材、表现手法、技法上,而且笔墨表达也比较适度、统一、和谐。他的画主要是以线立骨,在笔墨上比较苍茫、厚重,意境上也很好地传达了他所成长的黄河两岸的山水风貌,可以看出他在取法上也是力图融合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包括焦墨、青绿山水等这些手法和元素,还有中国传统水墨的一些水云法,我觉得这个绘画路子也比较宽,有可伸展的空间。可  相似文献   

18.
商万峰 《魅力中国》2011,(21):109-109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丹 《魅力中国》2009,(12):142-143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庞颖 《理论观察》2008,(5):175-175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特征的造型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万壑争流的花园中独放异彩。现今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开设有该专业的课程,从而也将国画教育提上了日程。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