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通常是指因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口、经济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这一社会过程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数据表明,我国1996年城市的数量与人口的数量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的2.7倍与2.2倍;1996年城市化水平由1980年的19.4%增长到29%;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5%;预计2010年达到45%左右。而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出现…  相似文献   

2.
开展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补充建设用地,保持耕地占补平衡,而且可以改善生产条件、城乡建设布局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加强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对策,完善法规,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导向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当前,要特别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规划和治理;按照科学、适用、经济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矿废弃地和灾毁耕地的复垦整理。土地整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简而言之就是用现代化的科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武装和经营农业。一公二大三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区别。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可以概括为:1、劳动生产率;2.单位面积产量;3.自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程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是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此外,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前的两个重要问题或曰难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劳力就业问题。用发展社队企业,发展中小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一个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它投入量不变的固定生产要素配合进行生产时,如果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则产量的变化先是递增然后转为递减。这里指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实物量变化,不涉及二者的价格变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由来已久,首先是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分别同时提出的,此后得到比较广泛的引用。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务必要加强对农业土地资源的科学管控,并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推进当地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农业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利用。本文将进一步对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开分析与探讨,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农业土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现代基础产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土地作为农业最基础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要实现农业土地的持续利用 ,必须要以相应的政策为前提 ,辅助必要的土地管理措施。一、保护耕地资源是确保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一 )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据统计 ,1 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是 1 9.78亿亩 ,到 2 0 1 0年 ,为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粮、棉、油、菜、糖等生产任务 ,我国的耕地至少要保存 1 9.95亿亩。而这 1 5年 ,城镇发展需占用耕地6 75 0万亩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提出需占用耕地 2 9…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普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生态系统脆弱、不合理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应推动乡土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保护原则方面,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农户主体与多方参与相结合,一要处理好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二要处理好农户生计与产业发展的平衡关系,三要处理好本地居民和外部工商资本的平衡关系。在保护途径方面,产业选择符合遗产地功能分区发展方向,产业规模控制在遗产地承载能力之内的基本要求,在强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到一系列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理论上的一致和方法上的统一,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这次全国性土地资源调查,继而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从去年开始,我们承担了河南省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的技术指导任务,在禹县作了概查试点,目前又正在光山县进行详查和规划的试点工作。由于土地资源调查在全国刚刚开始,因此从我们接触到的实际和看到的一些资料来看,对许多问题确有进行深入讨论的必要,但土地学是一门新兴的、内容复杂的科学,而我们又都是土地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根据农户转出劳动力就业形式、流动规模和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进行农户群体类型划分,探讨农户劳动力流动和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制定农村地区发展政策提供基础研究支持。研究方法:针对杭州、绍兴农户劳动力流动的情况,选择了7个村159户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调研地区农户群体类型分划基本清晰,主要为打工主导型和转出滞留型,占调研总数的50.94%、30.80%;(2)45.68%的打工主导型农户和22.45%的转出滞留型农户将土地全部转出用于农业用途,户均转出面积分别为0.12 hm2、0.14 hm2,而32.65%的转出滞留型农户则将全部土地用于耕种粮食作物,户均种植面积为0.13 hm2;(3)各类型农户目前主要为解决家庭消费用粮而耕种土地,64.20%的农户打算今后几年继续上年的土地经营状况,有扩张经营规模的农户比例相对较低。研究结论:根据不同农户群体类型的特点制定对应性实施政策,合理引导永久迁移主导型农户家庭向城镇地区转移,关注劳动力滞留型农户的土地耕种意愿,对其他4类农户群体则制定适宜的劳动力转移和土地利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土地利用的最有效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合理使用的土地,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变为低效或不合理使用。本文根据土地利用最有效使用分析的边际效应原理,分析城镇土地利用的8种常见类型及其最有效使用调整方式,对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土地利用管理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耕地集约利用,与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密切相关。农业人口生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影响农业劳动力合理投入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们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有着深刻的影响,恢复农业人口生态平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海文  周海川 《农村经济》2022,(11):125-133
当前除草剂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运用农业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除草剂能够节约农北生产中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投入,并基于中国农垦系统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估计了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边际贡献以及对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作用的大小。研究发现:除草剂能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且年均增量贡献率高达11.24%;产出弹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提升;与其他投入要素相比,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年均增量贡献率排在第一位;除草剂与劳动力、土地、机械、化肥和农药等投入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基于此,文末提出重视除草剂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增加除草剂投入,充分发挥除草剂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功能,推动除草剂减量增效利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在以农业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及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的土地利用经济分类研究及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政策,等手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和土地学相结合利用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的主要部分是土壤、地质学是土壤学的基础理论的阐述,提出了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更能反映土地的本质,是土地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生物能源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为应对未来生物能源发展需求,土地方面应坚持的供给原则及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生物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范围内能源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而能源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结论:土地部门应综合评价发展生物能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能源作物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生态的影响,开展适宜能源作物种植的边际土地调查,合理确定能源作物种植的适度规模和空间布局,为中国合理制定生物能源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不同的但是又常被人们混淆的概念,土地的集约利用是相对土地的粗放利用而言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其包括4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的认识更深刻、概念更广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较大促进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行规模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合理适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