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建华 《金卡工程》2007,11(1):71-71
国外金融业发展得比较早,与此相适应,金融业信息化的起步也很早.上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纷纷开始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作业,开启信息化之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那时候,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于一体,实际上是独此一家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在国内对公个别业务上试用国产的计算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国外业务试用日本"理光"小型计算机(中国银行当时对外还是挂中国银行的牌子,但在内部,属于人民银行的国外业务部). 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民银行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引进当时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从此真正开始了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从那时候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连网区域从小到大,从城市、地区到省甚至到全国;联网范围从本行到跨行、跨行业;数据的分布也随着联网区域的集中到全国集中.中国银行业最终形成了今天信息科技应用普遍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国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国内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比较,可以得到我国金融信息化相对于国外的差距;通过深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将对制定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起到指导性作用,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吸收国外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网络时代金融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1.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定位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现代金融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金融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国际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集中于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及操作的自动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业务、风险和营运管理方面,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国际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集中于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及操作的自动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业务、风险和营运管理方面,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等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90年代初是渠道整合和客户关系的发展完善阶段,建立和整合了很多新的服务渠道,建设了CRM系统.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彻底改变金融业传统工作方式,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自动化、金融服务电子化、金融管理信息化和金融决策科学化的过程。它对于金融业效率的提高和业务的多元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面貌。 广东金融界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在金融业的重要作用。早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科技兴行”的  相似文献   

7.
数据仓库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从电子化起步,主要经历了自动化和网络化两个阶段,在经历了单机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联机网络处理等阶段后,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数据集中、系统整合和创新阶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一批较为先进的业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和运营、管理流程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正处在从电脑化、网络化向信息化飞跃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处理和综合利用,来实现业务处理信息和管理决策信息的高度共享和灵活的应用开发,形成强大的金融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建设一个开放、安全、可扩展和高效能的金融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全市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必将有力推动我市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而不断深化发展,其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应用范围从单一项目品种到综合业务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格局到业务集中管理全国联网运行。目前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业务和数据的集中处理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在实现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信息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业对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银行业形成了完全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围绕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并日益突出.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面临网络时代的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分离之后,正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盈利为目标。从国外商业银行的情况看,银行已不以“存贷利差”作为其利润主要来源,国外著名的商业银行早在80年代就建立了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展多种经营,在金融产品上全方位服务,如存款、贷款、投资、股票、债券、信托、保险、房地产、信用卡、外汇交易、代收代付、信息咨询、理财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应用是金融信息化的目的和归宿,安全则是金融业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金融业向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银行既通过强固的银行内部业务网络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不仅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带动了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以业务系统整合、数据集中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信息化新阶段,基层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工作由原来的全面管理、维护和系统研发,转变成以贯彻落实总行及管理机构标准规范为主导,以保障本地区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为重点。基层人民银行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的职责要求人民银行在承担本单位和金融机构应  相似文献   

15.
一、数据集中化处理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数据集中化处理是当前国内金融电子化的大趋势,也是国外银行业历经证明的成功经验。国内金融业建立省分行集中乃至全国大集中的联机业务处理系统是大势所趋,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银行各项业务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良倾向,降低经营风险;2.有利于减少银行管理层次,推进银行运行体制改革;3.便于统一管理,达到应用统一、标准规范、便于推广的目的;4.有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5.有利于业…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金融业一直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分业体制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混乱的金融秩序得以整顿,确保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于1999年11月通过新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改革法案,这标志着混业经营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金融业的竞争将由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单业务的竞争逐步发展为全业务领域的竞争.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关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方向、经营模式等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激烈争论,而分业经营体制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领域信息化进程都在加快,金融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商业银行在加速推进电子化向信息化跨越的过程中,也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变革。金融业成为信息化进程的前沿阵地具有电子化进程启动早、数字化应用水平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从经营、管理、创新、风险控制等层面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尤其是金融信息化中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使得金融理财业务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对余额宝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进行一个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国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国内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比较,可以得到我国金融信息化相对于国外的差距;通过深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将对制定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起到指导性作用,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吸收国外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领头羊",大手笔的IT投资;庞大、复杂的IT系统;深入、全面的信息化应用,这一切足以令其傲视群雄。一方面金融业通过IT技术的应用加快业务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甚至通过IT技术来控制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在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及广度的不断增加,因技术问题引发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视。如:2013年3月,韩国三家电视台和六家金融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因黑客攻击而全面瘫痪。其中,韩国农协银行遭电脑黑客袭击,其电脑网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日益繁荣、金融产品加快创新,银行的业务信息系统要不断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特别是联机交易系统对业务实时响应的要求和对业务量承载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系统资源能够满足系统业务峰值的响应要求。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系统峰值业务响应效率及系统业务量扩展的要求,应用系统设计会考虑使用复制进程处理并发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