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2000年3月,深圳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Assets-BackedCommercialPaper,以下简称“ABCP”)项目协议。按照协议,ABCP融资项目主要操作过程如下:中集集团应收账款以真实销售方式出售给一家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并要求所有客户在某一日期后将所有应付款项付至荷兰银行指定账户;该资产购买公司在商业票据(CP)市场上向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证券化(ABS)是将优良应收账款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它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末期,资产证券化首先在美国诞生,并很快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重要工具。近些年来,资产证券化又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地区获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拓宽融资渠道,近几年来我国有的企业与银行合作.也开始运用应收账款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深圳中集集团首创成功先例,与荷兰银行成功运作了近亿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实现了双赢结果。目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在此拟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常用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有贴现、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应收账款代理以及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是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对企业有不同的信用要求,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些融资方法;每一笔应收账款也并非都可用来融资,低等级的应收账款可能会由于风险较大或管理成本较高而被资金提供者拒绝。应收账款贴现、抵押贷款和代理同时对企业信用和应收账款质量提出了要求,而应收账款证券化采用了“真实销售”和“风险隔离”等技术手段,发行的证券不受到企业整体信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证券购买者关注的是应收账款本身,这使得自身信用级别不高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4.
浅谈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以企业开展贸易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支撑,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提升信用状况,向投资者发行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的融资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证券化能够优化和利用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解决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过大的问题。因此,全面认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运作过程、会计处理和融资价值,对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一)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见右图)从流程图可以看出:1.成立一个独立的证券化特设机构…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环境、法律框架等方面的限制,资产证券化技术一直未能在我国境内蓬勃发展。我国应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出口应收账款跨国证券化,克服出口应收账款现有融资渠道的局限性,利用出口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经济优势,落实出口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操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将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国际上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的重要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应收款证券化也有一定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分析,为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探讨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未来模式.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在推动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建筑业的一些显著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且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资产证券化作为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可以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盘活,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率,从而很好地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文章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并针对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8年12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使得我国首个以应收账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对社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首个以应收账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进行分析,得出该项目具有应收账款周期缩短、证券化产品风险降低、交易模式可复制且现金流明确、稳定、可预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早已是非常成熟的融资手段了,而目前我国对应收账款融资的运用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的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是否可行就需要对其进行成本与风险分析,将对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成本及其风险做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向华  梅健 《商业研究》2005,(20):48-50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优点突出的创新融资工具,从证券化融资动力、资产约束条件以及与当前经济的适应性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基础设施收费部门都不应该成为证券化的发起人,中小企业特有的经济贡献、相对优质的资产以及融资难的现实决定其应该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当前发起人,并且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具体项目以及知识产权等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不可能”的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昭夫 《新财富》2004,(12):100-103
资产证券化最基本的要求是该资产能够带来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从这一点出发,各种有固定收入的贷款、抵押担保贷款、应收账款和各类商业贷款当然都是上上之选。因为相关法律的滞后,中国目前尚徘徊在资产证券化门槛前。但这项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具创意的金融工具之一,近年在欧美早已玩出了新的花样:影视版权和药品专利权收益及足球产业等曾被视为不可能证券化的资产,都已成功走出金融业者的实验田。借鉴这种观念上的大胆、灵活,无疑有助于推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企业常用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有贴现、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应收账款代理以及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是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对企业有不同的信用要求,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些融资方法;每一笔应收账款也并非都可用来融资,低等级的应收账款可能会由于风险较大或管理成本较高而被资金提供者拒绝。应收账款贴现、抵押贷款和代理同时对企业信用和应收账款质量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背景,分析了河南省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状况和特点,得出了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具有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影响。而其究竟能够产生企业怎样的财务效应值得我们去研究,故在此本文以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效应的分析指标,通过理论和数据俩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财务效应。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应收账款等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重要和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金融市场创新之一,它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面貌.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发展障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相关问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提出建立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安排。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融资手段相比,资产证券化具有有效回避其资信评级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矛盾,并能够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等优势。我国中小企业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和具体项目收益权方面。目前,资产证券化还不能大规模推广,主要存在法律规模不完善,中介机构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不够,缺乏真正SPV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刁琰 《商》2013,(13):200-2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的愈来愈激烈,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成为了企业相互竞争的有效手段,因而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这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隐患。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应收账款,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对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进行简单的阐述,并论述了应收账款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应如何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运作过程及特点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它是企业以开展贸易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支撑,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提升信用状况,向投资者发行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的融资过程。其基本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有效信用管理体系 保证应收账款资产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存在着巨大的赊销风险。因此,对应收账款资产质量的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资产管理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