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总的来说,国有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定位应该是民营化,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是一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始步骤,而不是改革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张羽  李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5):17-23,31,62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渐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羽  李黎 《金融论坛》2005,10(5):17-23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4.
争辩“国有银行贱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中国外资》2006,(3):18-20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部分。现在,国有银行“攻坚战”走到了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5.
王振忠 《西南金融》2007,(10):22-24
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家通过征收“超常税收”的制度安排以及转移金融剩余等手段,替代“分红机制”,从国有银行获取了更多的收入。由于缺失规范的分红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存在非利润偏好,积累了严重的风险和高昂的风险化解成本。股份制改革确立了国有银行的分红约束机制,既改革了国家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更改革了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的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民营银行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它使得中国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瓶颈。发展民营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主张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革与重视市场诱致性制度变革双管齐下的方针发展民营银行,一是对现有的国有银行或准国有银行实行民营化改革;二是重组农村信用社:三是新建一批真正的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改制、上市是推动国有银行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障碍。本就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作用,以及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主要工作程序做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国有银行引资过程中的控制权租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占硕 《上海金融》2005,(10):11-14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推动国有银行改革,但我们在引入模型分析的结果却是:当国有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成本和股权交易成本时,引进外资与非国有两类股资后所形成的三方制衡体系是不稳定的.被打破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新的股权集中模式所替代,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可能寻求获得银行的控制权,并造成银行价值额外的损失。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消除国有银行特殊的垄断地位、降低国有银行的控制权租金。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商银行IPO的成功,不仅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转折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推动全球最大IPO圆满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中国工商银行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相对较好的发行时机、银行绩优股的“示范”效应及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工商银行IPO的圆满成功,表明中国国有银行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及巨大的成长空间,并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推动战略转型、创造长期投资价值则是已成功上市的新型国有控股股份制银行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从转轨过程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陈婕 《上海金融》2005,(10):21-23
中国经济的顺利转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金融控制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承担着“准财政职能”和商业经营职能.经营目标多元化.客观上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和信号混乱。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退出“锁定”的外在力量。目前.股份制改造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汇金公司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二是上市地的选择问题;三是股权多元化与引入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商业银行法》出台以来 ,政府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本文简称国有银行 )推出了一系列的改制措施 ,但是其收效并不十分明显 ,困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未能得到突破性的解决。理论和实务界均已逐渐地意识到 ,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是制度上的创新 ,需要比较彻底的改制。但是银行的制度创新不仅有现存制度安排上的障碍 ,也有银行自身经济状况上的障碍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注资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那么 ,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走向何处 ,应以什么领域为突破口呢 ?笔者认为 ,国有银行应在实质性改革前有…  相似文献   

12.
与狼共舞     
从来未有哪个行业能像国有银行那样,如此频繁地得到政府如此庞大数量的慷慨资助:1998年2700亿特别国债;1999年14000亿不良贷款剥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中,国家出手更为阔绰,国有银行收获更丰。尽管每一次买单都会激起一些学者和评论家的愤慨,但国家还是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为国有银行“输血”,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国有银行对中国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为保护国有银行和维护金融稳定,国家几乎是一直对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进行特别保护,使之在封闭体系内自我运行。彼时,外资受到严格限制,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有发展但奈何规…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眼于“入世”和未来的竞争,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不但要大,而且更要强。要使国有银行既大又强,关键是要在更深层次上对国有银行进行所有制改革。除此之外,四大国有银行之间还应当加强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精简机构和人员,搞好人员培养,建立和健康内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国有银行改革的新阶段乔海曙我国国有银行制度的既定格局,是建国初期在剥夺大资本和官僚资本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所有制,它由国家(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与意志行使所有者职能。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有银行经历了撤并与分立、由专业银行变成国有独资商业...  相似文献   

15.
宇竟 《国际融资》2006,(3):16-18
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是收益大还是风险大,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后续的改革安排会是怎样的?[编按]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国有银行“入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是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强行推进,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归根到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整体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体制改革滞后。为此,加速制度创新应成为过渡期内国有银行的重要制度安排。过渡期内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变革的基本思路是:从“单一产权”变为“多元产权”,从“一级法人”变为“多级法人”,从“行政式管理”变为“公司式治理”。  相似文献   

17.
他被人们尊称为“人民币先生”,因为在他的任期里人民币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活跃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话语权不断提升。他还是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推动者、资本市场化的倡导者、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推动者以及货币政策的重要决策者。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位能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博士行长”。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走过的历程,就是最好的见证与缩影。反过来讲,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曲折命运,正好折射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走向或动向,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脸谱”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张“晴雨表”。  相似文献   

19.
国有银行改革中的自增强机制:提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存在利益沾滞并陷入了胶着状态,已被锁定于低效的劣等均衡;内生于经济、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干预机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是国有银行改革掉入陷阱的诱因。因此,破除行政干预机制,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其他各项改革成功推进的前提,也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的前提;而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做一个“客户导向型”政府,则是政府职能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分析我国出台高管薪酬管制政策后,对国有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国有银行高管"限薪"效应不显著,但对高管薪酬结构和发放机制产生了影响,国有银行高管薪酬远低于民营银行。高管与员工薪酬绝对差距依然较大,薪酬管制没有达到预期政策效果,两者之间相对差距在薪酬管制政策后逐渐缩小。以上研究,为我国合理评估政府薪酬管制和市场化改革等政策,进一步改革国有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科学制定高管薪酬机制和有效缩小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提供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