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指在转移事件发生前后特定的时间期内,体现股票交易特征的股价、交易量等指标的波动现象。利用事件研究法及ARMA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前后的2003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实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明显的提前泄漏现象。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这些现象有所减退。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当务之急是从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着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逐渐放宽了反收购限制,表现为降低董事提名权的持股比例和时间要求。本文手工收集2015—2018年发生的107起修改董事提名权的公告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放宽董事提名权限制后的资本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放宽董事提名权限制后在事件窗口[-5,5]累计平均超常收益率显著为负,事件产生负面市场反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会减弱负面市场反应,而管理层持股会强化负面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1218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改期间股票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并且市场对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2)股改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修正”模式;(3)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比率高、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支持度高的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4)股改前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流通股价/账面价值对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影响;(5)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仅仅将股权分置改革视为一个短期的题材,而对其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大的长期效应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代理成本为研究对象,对股改之于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的完成并没有显著地影响代理成本,控股类型仍然是影响代理成本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企业代理成本的积极影响不能一蹴而就,股改完成后我国还需要在法规、制度、市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顾莉 《现代经济》2007,6(12):29-30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可转债是作为一种中间性的融资工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十分有利。现今,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债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本文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提出完善可转债融资方式的建议,使上市公司能够合理利用这一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于2011年宣告发放纯现金股利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现金股利宣告引起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在[-10,10]的事件期内,AAR一直为正值,CAR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见,上市公司宣告现金分红普遍受到市场的支持和欢迎,现金股利的发放提高了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股改的实施也还存在着争论。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些内在联系。股改要取得实质性的成功,股改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化、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治理机制的优化将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的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以高派现为手段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此外,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虚拟变量,对股改前后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掏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公布股权分置改革信息前后的股票异常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期间累计异常收益率为正,且市场反应程度与公司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而与非流通股比例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存在公司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的问题,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披露失真等问题。本文首次按照修订后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在深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对不同等级的信息披露质量作出了理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发展演变中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形成的"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既不利于入世后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顺利接轨,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公平的原则,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本文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阐述了股改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并对今后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 ,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事件。这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资本市场信任危机 ,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若不及时遏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方法 ,结合具体案例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研究 ,能够从一个侧面为解决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静  于华江  许嘉珉 《全国商情》2006,(12):106-108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支付一定的对价。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对价的法律内涵,即将股改对价方案视为社会化契约的表现形式,提出影响对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支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各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市场运行的现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对价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效应的角度来揭示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对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87个资产重组事件的平均股价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有强烈的超前反应,资产重组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全国商情》2010,(1):77-77,79
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信息从私有信息转化为公开信息仍存在着时间差,那么在这个区间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按什么路径向外传递?本文以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为指引,以2008年沪市上证A股发生重大事件的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上证A股上市公司经济信息传递中明显存在着“信息界圈”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2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在短期内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了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要好于未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但这种效应只发生在公告日前;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市场更认可采用非现金支付的并购行为;规模较大的并购会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没有引入公司管理能力变量的情况下,与政府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