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4,(24):18-18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2.
自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内有不少学一直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一回事。这一认识上的偏差。在理论上不利于人们正确把握财政政策的内涵,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因此亟需加以澄清。本从积极财政政策内涵的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首都经济》2005,(1):28-28
2004年12月上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5年我国将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许经勇 《江苏经济》2002,(10):10-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支持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已基本消除,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因素尚在形成之中,因而导致经济自发增长的能力减弱,内在收缩力度加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在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预期。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养老制度的改革陆续提上议事日程,并且都直接关系到民众个人的生存性收入与支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手头持有一定数量资金的货币必然上升,节制甚至推迟近期消费以防不测的偏好必然强化。于是,本来就表现为供给大于需求的货币,现在变得更加供大于求;本来已经收缩的投资与消费,现在变得更加收缩。零售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呈回落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中央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黄玉荣  赵宇 《山东经济》2000,(6):29-33,55
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 ,不但要分析这一政策的正面作用 ,而且应分析其风险 ,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从而使这一政策在充分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 ,尽可能缩小其负面影响。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防范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是指政府在财政分配活动中 ,由于自身行为、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引发和促使财政收支矛盾激化 ,进而破坏财政稳固和平衡 ,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6.
马胜  张瑞琰 《特区经济》2004,(10):194-194
一、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的涵义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运用是以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和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运用历年结余;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尽管我国财政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以实现预算平衡为目标,但实际上,在这20年间,只有1978年(10.17亿元)、1981年(37.38亿元)和1985年(0.57亿元)3年出现了规模不大的财政盈余。由于国家法律规定财政不允许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样在无历年结余可以动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通过向社会借款(即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所以,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个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实质性放缓,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讨论日益增多。关键问题在于,积极财政对中国经济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9.
贾康 《浙江经济》2004,(1):32-32
现在开始形成的基本看法是。需要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它的代表性的事项——长期建设国债发行,宜做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始自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增加有效需求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在2002年继续实行。本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历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最后分析了更有效实施这一政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自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投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稳定增长期,民间、地方政府投资能力迅速扩大,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形成逆向调节并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必须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廖家勤 《南方经济》2000,(10):52-54,63
积极财政政策就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并不必然会加剧财政风险。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取向选择。积极财政政策恰好是公共财政制度的构建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下半年,中央宣布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到今年已是第6个年头。应该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不管是对需求还是对就业的拉动效果都很明显,对维持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从积极财政政策运行情况看,也还有不尽如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17.
何艺 《南方经济》2000,(5):41-42,53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出发点在于打破需求不足这一薄弱环节。它必须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既不能生搬凯恩斯主义,也不能硬套供给学派或货币学派理论,宜将扩大需求与扩大供给相结合在高速健康发展中实现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供需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增幅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升,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转型的呼声日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记者招待会时也称,中国总体宏观经济表现良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阴影,今后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那么,如何理解中性政策,财政政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重视支出结构凋整,强力刺激内需。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应首先确定科学的实施思路,然后有重点地安排。1998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财政政策力度启动经济:7月,财政部将年初制定的1200亿元的公路投资计划增加到1800亿元,大幅度增加水利、环保等基础性设施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在给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的基础上,于8月份增加建设性国债1000亿元,使当年的赤字规模达到96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