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维和行动因冷战的结束而获得了更大的机遇和作用空间,也面临着安全问题地区化的新挑战。美国霸权主义倾向的发展使联合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进入21 世纪,联合国维和行动使命扩大,机制发展,能力提高,行动更具综合性。介入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引发的各种问题更加尖锐、深刻地摆在联合国面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问题上,“新桃”未必换得“旧符”。“中间”与“模糊”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难以改变的基本属性,而合作与妥协则是发展的基本途径。联合国维和行动将在充满摇摆与彷徨的探索中回归中庸。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维和行动因冷战的结束而获得了更大的机遇和作用空间,也面临着安全问题地区化的新挑战。美国霸权主义倾向的发展使联合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进入21 世纪,联合国维和行动使命扩大,机制发展,能力提高,行动更具综合性。介入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引发的各种问题更加尖锐、深刻地摆在联合国面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问题上,“新桃”未必换得“旧符”。“中间”与“模糊”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难以改变的基本属性,而合作与妥协则是发展的基本途径。联合国维和行动将在充满摇摆与彷徨的探索中回归中庸。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2010,(2):48-49
中国派驻联合国维和人员主要分类三大类:军事观察员,进驻任务区的维和警察以及维和部队。目前,中国已经执行完成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14项。在正在执行的10项维和行动中,中国军事观察员参与8项;在派遣部队参与维和问题上,中国政府是慎重的,共参与5项,且主要由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组成。  相似文献   

4.
维和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嬗变,更体现了“中国责任”内涵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初10年,中国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采取了不参与、不投票、不捐款的“三不政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1989年1月,中国采取具体行动参与联合国维和。  相似文献   

5.
陈一一  宁彧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2):60-96+157-158
影响维和东道国的恐怖袭击发展趋势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为什么有时能够对东道国国内的恐怖袭击产生抑制作用,而有时却无能为力,这是既有研究未能很好回答的一个问题。基于恐怖主义的威慑理论,作者认为,以东道国总体安全维护为己任的维和行动能够有效威慑并抑制东道国的恐怖袭击,但这种抑制效用的发挥程度受到维和行动本身构成特征及恐怖袭击性质的双重影响。对此,作者提出了衡量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对东道国恐怖袭击活动产生威慑及其发挥抑制作用的三个重要指标,即主要出兵国属性及力量、非洲联盟对维和行动的支持度以及冲突方对恐怖袭击手段的使用。通过对1989—2017年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主要出兵国包括非洲国家且力量较强、非盟对维和行动支持度较高以及任一冲突方开始使用恐怖袭击手段达成目标时,维和行动对东道国国内的恐怖袭击的抑制作用较强。同时,各相关方就维和行动与恐怖袭击关系的判断及此关系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重要机制之一,维和行动在冷战之前基本属于停滞阶段,联合国因为美苏争霸的僵硬姿态而陷入了无所作为的境地,冷战后,由于东西方关系的大大缓和,联合国作用与日俱增,维和行动逐步走出低谷,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冲突的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和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性大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机制是既现实又符合长远利益的重要外交策略.本文试图在冷战后新的国际背景下分析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维和行动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中的重要手段,在缓和冲突形势,阻止战争升级,创造缔造和平的条件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了新的动向。维和部队的强制力加强,介入当事国事务的程度加深,涉及领域更加多元,包括区域性组织利用在内的各种国际合作形式更加多样。联合国维  相似文献   

8.
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中国报道:公安部2004年派往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执行任务的维和警察防暴队,是我国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维和警察队伍。他们在海地的维和工作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军事     
《东北之窗》2008,(1):72-73
焦点人物赵京民:"蓝盔"部队首位中国司令1990年以来,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联合国17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8880多人次。现在,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648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  相似文献   

10.
汤蓓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103-121,159
武力使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棘手但却绕不过去的问题。作者试图从规则制定的角度来探讨维和部队使用武力的动力与约束,尤其是解释内战环境中维和部队保护平民的障碍所在。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上,秘书长曾经单独或与维和部队指挥官共同承担规则制定者的角色。目前,武力使用的规则制定出现了两方面的新发展:一是安理会在规定武力使用的目的与范围上的角色得到加强,二是制定"接战规则"的权力从实地部署的维和部队上移到维和行动部。由于易受其他部门的压力,加之内部的反武文化与虚弱的组织能力,维和行动部在武力使用问题上趋向于约束实地部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与安理会授权的要求往往背道而驰。1999年至2010年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的维和历史正说明了上述观点。为保护平民而动武,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因政治动力与指挥官的个性因素得以实现,却因规则制定权力的转移而无法被维和行动所内化。如果缺乏变革,授权与接战规则之间脱节的问题将阻碍维和行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主权原则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议案中的投票行为(1994~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的主权原则(特别是作为主权原则具体体现的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与1994~2004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创立维和行动的投票记录之间的吻合情况的分析,作者探讨了影响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认为在1994~1997年期间国家主权原则及中国自身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国际行为的主要根据。随着中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日益要求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与此同时,1998年以后联合国内部对维和行动的一系列改革倡议造成的人道主义干预规范效力的影响也日益加强,国际压力和负责任国际形象的塑造成为影响中国行为的重要因素,并且其重要性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的主权原则(特别是作为主权原则具体体现的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与1994~2004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创立维和行动的投票记录之间的吻合情况的分析,作者探讨了影响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认为在1994~1997年期间国家主权原则及中国自身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国际行为的主要根据。随着中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日益要求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与此同时,1998年以后联合国内部对维和行动的一系列改革倡议造成的人道主义干预规范效力的影响也日益加强,国际压力和负责任国际形象的塑造成为影响中国行为的重要因素,并且其重要性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道》2010,(2):46-47
自中国维和人员首次于1989年赴纳米比亚参加“联合国过渡时期援助团”以来,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逾20年。目前已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日益成为重要的一支维和力量,并始终坚持“和谐世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平民保护影响的研究不断增多。然而,对于为何一些维和行动能够产生显著的积极效果,而另一些维和行动却明显失效,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不同于既有研究关注宏观层次上的解释,作者尝试从微观视角探究维和部队派遣国构成对地方一级平民保护的影响。尽管有效的维和行动需要维持一定的部队规模和多样性的国家参与,但是部队派遣国数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集体行动困境的风险以及协调成本,从而削弱了维和行动保护平民的效果。作者通过联合国非洲维和特派团部署的空间地理数据,在微观地理网格(0.5*0.5经纬度)和月度层次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地理网格层次上维和部队派遣国数量增多显著增加了当地平民死亡人数和暴力冲突次数,这一消极影响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联合国维和行动保护平民的效果需要更加重视地方层面维和部队派遣国构成的优化,在微观层次上注重当地不同行为体的互动对平民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但有助于促进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自1992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745号决议向柬埔寨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以来,为维护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维和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嬗变,更体现了中国责任内涵的历史变迁。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初10年,中国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采取了不参与、不投票、不捐款的三不政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作出战略  相似文献   

17.
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殷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将其列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50年来,为了实现这一宗旨,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联合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维持和平行动(以下简称维和行动)则正...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而设的"维护和平行动"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8年9月29日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维和部队以表彰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缓和虽已实现停战,但尚未缔结和约的地区的紧张局势","为实现和平谈判的开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是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维和官兵不怕牺牲和艰难困苦,为维持和平所作的不懈努力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韩旭 《中国招标》2012,(39):6-8
笔者曾作为联合国聘请的外部审计师,代表中国审计署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审计,主要负责审计联合国的采购部门,亲身见证了联合国的采购工作,在此介绍一些联合国的采购情况供读者参考。在笔者看来,联合国通过技术、制度、道德三层防护,将遍及全球的采购业务搞得有声有色,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调整。中国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实行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在多边外交方面,中国支持加强联合国的地位,主张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护人权等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为化解热点冲突所做的努力,逐步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努力推动国际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并严格履行各项国际义务。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争取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权领域,中国呼吁摒弃人权政治化倾向,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人权。中国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