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岩峰  王波 《中国审计》2005,(15):47-48
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一直是企业审计关注的重点。对于资产负债损益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其中本文所关注的超出工资总额发放奖金补助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企业的工资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利益,因此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发放很重视,每年企业都会通过自身的人事管理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工资总额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批复;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应该通过企业的“应付工资”科目,首先计提“应付工资”,然后在具体发放的时候借“应付工资”,贷“银行存款”或者“现金”科目。但是现在很多企…  相似文献   

2.
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付出劳动所获得的一种报酬;而“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工资的一种负债。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在会计核算上通过设置“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核算。“应付工资”科目集中反映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构成职工工资总额的内容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  相似文献   

3.
“应付工资”帐户月终应有余额吴明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4年第4期刊载了《应付工资核算实例》一文。文中认为新制度中的“应付工资”科目其借方发生额,登记本月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贷方发生额登记月终应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的金额。月终,应无余额。”笔者...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2002年3月5日发出农发4号文件,要求全国乡村集体企业和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从2003年起,逐步实施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它与1998年1月27日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较,虽然具体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在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存在着不少差异。本文就《企业会计制度》中工资及工资附加费核算的主要变化谈些学习体会。一、增加了工资总额组成的具体内容“应付工资”科目集中反映企业应付职工的工资总额。即构成职工工资总额的内容,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2000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住房改革的一系列办法,规…  相似文献   

5.
“应付工资”核算实务鲁光辉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和旧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名称一样,但核算的内容则完全不同。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借方余额反映未分配结转其它项目应承担的工资;期末“应付工资”出现余额时,填列“资产负...  相似文献   

6.
于熙风 《河北财会》1991,(10):38-39
(一)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基金”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为了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实行工效挂钩浮动办法的工业企业应象施工企业那样,将“应付工资”作为一级科目核算;为了反映企业效益工资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的施工企业也应象工业企业那样,设置“工资基金”一级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7.
对某企业审计时,我们发现这个社会上传说福利很好的企业,会计账面上奖金、福利费支出却非常少,使人甚感迷惑。仔细审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查阅有关开支的原始凭证,表面上看视无异常。每月发放的工资都凭完整、齐全的工资表,开具转账支票,由银行代发。工资花名册人员均为企业在编人员。  相似文献   

8.
应重视企业工资总额审计监督国家规定,企业依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上缴‘统筹养老保吸益”“、失业保监贫’.超出劳动、财政部问核定的工资总额或人均发放的工负水平限额,四作为计税工资又纳主业渐渐税。但我们庄园计中发现一些企业为了逃邂上缴基益和税益,不切实...  相似文献   

9.
职工薪酬核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停止计提应付福利费后职工福利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修改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但不允许企业计提应付福利费并不是禁止企业发放福利,只是要求企业发放的福利费不再通过应付福利费核算,而是直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同时,发放职工福利标准不再是14%,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或成本承受能力实施福利计划。  相似文献   

10.
孟斌荣 《数据》2003,(6):40
2002年9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中心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应付工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的明细账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应为277.8元,而其上报数是186.5万元,瞒报了91.3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32.9%。通过该单位进一步自查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机构改革发生人员变动,人事部门掌握的工资情况与财务账上的“应付工资”口径不一致,相差27万元;二是该单…  相似文献   

11.
应付工资核算实例邓复兴新制度的应付工资和旧制度的应付工资,名称一样,核算内容却不同。旧制度中的应付工资属资金来源类科目,主要是核算企业应付而实际尚未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给职工的工资额。新制度中的应付工资,属负债类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数据》1996,(9)
信息荟萃部分行业企业将实行工资控制线办法为更好地调节工资分配关系,从今年起国家对部分行业、企业实行工资控制线办法。这一办法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职工工资水平偏高、增长过快行业的工资发放,对部分行业(部门)、企业工资总额发放增长速度实行上限控制,调节行业、...  相似文献   

13.
一、取消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原因 应付福利费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随着工资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企业开办医院等福利部门的现象已经不多,又由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所以,应付福利费的正常开支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随着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孟斌荣 《数据》2003,(8):38-38
2003年4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公司的2002年服务企业财务状况表,对报表中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账是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应付工资科目明细账以及北京市工交内贸企业会计报表。经过核实,该单位的绝大部分指标填报得都很准确,只有“本年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应为1855千元,而其上报数为1493千元,瞒报了362千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为19.5%。出现以上差错原因是有些人认为企业财务报表(以下简称103表)中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和劳动情况表(以下简称104表)中的“在岗职工…  相似文献   

15.
百元产值工资系数包干,即以企业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和确定的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系数计提工资总额,作为国家对企业工资基金控制和支付的限额,不得突破.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是解决吃“大锅饭”问题的有力措施,有利于从宏观上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符合国家对工资实行分级管理的要求,使国家对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和企业在内部分配上搞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搞好搞活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16.
搞好“应付工资”的核算张殿琛,郑举,王录工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也是活劳动的耗费,它是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计算工资总额,对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消费基金增长速度,衡量职工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税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颁布、2006年12月4日《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以来,有关职工福利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问题一直是财会界人士争论的焦点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有关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科目,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由于两则适用范围不同,这就增加了实务界操作的难度,更由于税法对职工福利费的税务处理还没有出台新的配套的政策,造成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应付福利费处理方面的规定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企业经营者和参保职工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财务部门能否正确核算社会保险费的提取与缴纳是保证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社保机构能否正确稽核审计企业社会保险费的核算与缴纳是社会保险费不受损失的关键。企业会计发放职工工资时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在工资发放时应单独列账反映,其会计分录为:借:应付工资贷:现金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月末按企业工资总额(即应付工资账户借方发生额)乘缴费比例提取的单位缴纳部分、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企业按照"责权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在每月末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通过对宏大有限责任公司工资的核算,详细介绍了工业企业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及工资费用分配,工资发放和按工资总额计提各项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从两个层次进行调控;一个层次是中央对地方采用弹性工资计划控制工资总量(即地方企业工资总额与地方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挂钩浮动)。另一个层次是对企业和行业,部门实行“工效挂钩”等三种办法约束工资总量:一是工效挂钩办法。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目前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确定和调控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主要形式。二是工资总额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