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对太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日本琵琶湖和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并对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作出评价,提出发挥引江济太工程作用、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加强湖内污染治理和湖滨防护带建设等改进太湖治理工程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措施对琵琶湖进行治理,同样,我国太湖也采取了一些文化治理措施,虽然在太湖的治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琵琶湖治理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日本琵琶湖与太湖的文化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措施,发挥文化措施在太湖治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静  王秋静  韩青 《水利经济》2005,23(6):43-45
在借鉴琵琶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太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综合规划管理;重视协商和公众参与管理等对太湖治理的管理措施,以完善太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五保体系”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更华 《水利经济》2004,22(4):14-16
阐述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社会保水、机制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管理保水”等“五保体系”,并分析其对我国太湖流域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琵琶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洞庭湖的污染特征和治理现状,并结合洞庭湖复杂的江湖关系和国家治理政策,在入湖水系处理、立法管理、国际交流、民众环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洞庭湖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污染问题自1980年代末期开始趋于严重,近年来有关方面虽然在太湖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已受到遏制,但富营养化问题仍较严重;介绍了太湖的污染状况和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探究周边地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太湖环境保护之关系,从而认为在太湖环境保护中增设恢复和改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投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无锡人耳熟能详的委婉曲目曾令多少人为太湖水的剔透而自豪,但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无锡敲响了警钟,也使得无锡人开始重新审视太湖.太湖治理提速,资金支持成为关键,随着农发行无锡市分行贷款支持的25亿元太湖流域一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无锡太湖重现碧波美景融入农业政策性金融这一靓丽的新色彩.  相似文献   

8.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与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化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这个时期面临的难点.以渠江、天星片区农村为例,总结该地区农村面源污染及控制情况,在坚持目前治理情况的同时,看清其形势,针对农村当前面源污染的始作俑者以及农村的污水,给出了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明代太湖地区治水,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1)水系的治理。(2)圩田的治理。(3)修筑海塘。明代圩田水利技术比前代有较大的进步,而耿桔的《常熟县水利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圩田水利治理技术,在明代水利书中是最为突出的。耿桔,字庭怀,别号兰阳,明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举进士,初拜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令,三十二年以政绩卓著调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任知  相似文献   

10.
金融短信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支持太湖治理项目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将政府关切、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大型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支持以太湖治理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骨干项目。该行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近几年环太湖河流出入湖逐日水量,依据各河道出入湖水量所占比例,提出近期在环太湖出入湖主要河流分别建设17个水资源自动测报站点,即可控制80%以上的出入湖水量,通过建立并完善太湖水资源预报和监控系统,为太湖水量分配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荆彦婷  张阳  汪群 《水利经济》2006,24(2):36-38,61
水利行业投融资量大、沉淀性强,在国家投融资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投融资领域,其投融资机制的设计是政府部门的难题。从太湖流域水利建设投融资不足严重制约流域水利发展情况的研究出发,对拓宽投融资渠道进行了战略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处于我国南方丰水地区,但水质型缺水及河湖生态环境状况不佳是长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流域水资源配置采用行政协调分配模式而非市场手段,需求侧为规划方案的预测需水,因此供给侧的水量也随之固定,且不随水价而改变,不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选取“水银行”模式探索流域水资源配置新手段,提出了以太湖等重要河湖为调配中心的“太湖水银行”模式初步设想,通过存水、贷水等业务体现水的真实价值和配置、保护、调度等综合成本,近期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交易付费约束用水需求,促进水的合理、高效使用,远期则提出了以奖优罚劣为准则促进太湖等重要河湖来水水质保障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骏宇  刘钢  白杨 《水利经济》2016,34(2):25-29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全球水生态系统现状不容乐观。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动态评估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太湖流域2000年水源涵养总量为320.50亿m3,高于2010年的314.18亿m3,相应经济价值分别为1 958.48亿元和1 919.86亿元;太湖流域2000年与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基本保持一致,均为:Ⅷ区Ⅰ区Ⅸ区Ⅲ区Ⅴ区Ⅵ区Ⅳ区Ⅶ区Ⅱ区。进一步剖析对影响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因素直接影响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总量与空间分布规律,而社会经济特征则是影响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货币损益计量角度出发,运用费用评价法、后果阻止法和市场价值法就蓝藻事件对无锡市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影响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的3年内因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给无锡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为4 276.49万元。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湿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面临围垦、污染和过度开发等严重威胁;提出了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