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涵盖诸多方面内容。有效治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在于有效治理可以形成“一核多元”的协同共治格局、发挥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后发现,在乡村治理领域中,无论是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治理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集体经济较薄弱、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民生保障不充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有效治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在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做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形成强有力的内外推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形成规范有序、各具魅力的村庄院落;处理好现代文明与乡风民俗的关系,共筑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维护的关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权力从农村社区的不断收缩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治理呈现结构多元化和主体精英化趋势。充分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其治理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笔者将从“国家——精英——村民”的视角,通过阐述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其中网格化治理是将现代治理技术应用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治理资源和治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将适用于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直接植入式地运用于乡村治理体系中,将带来治理技术与治理基础的冲突。成都市Q村在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中存在形式化和冗余性等问题,表明网格化治理难以在乡村社会落地(即具有“离土性”)。邻里相知的熟人社会、守望相助的生活逻辑、均衡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内生自治的村庄公共性等决定了村民自治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最为适宜的治理方式,要使网格化等现代治理技术在乡村落地,必须坚持乡村治理的自治属性,提升治理技术的内生性,实现治理技术与村民自治的融合,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农民生态道德素养尚未养成、农村生态治理各主体协同度不够、农村生态治理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创新度不强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提升农民的生态道德素养、增强农村治理各主体的协同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和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入手,建立起农村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提出将农村住房规划纳入乡村治理的制度体系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住房规划改善乡村面貌,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乡村治理要重视农村住房规划,通过住房规划促进城乡社会的整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引导农民形成科学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乡村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全国商情》2013,(13):77-7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在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做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形成强有力的内外推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形成规范有序、各具魅力的村庄院落;处理好现代文明与乡风民俗的关系,共筑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维护的关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因基层政府行为失范、农村中的“大宗族,小政府”现象以及“能人”权威的替代等造成的基层政府权威缺失,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权威是否存在,不是来源于上级,而是来源于下级的认可;在乡村治理中,治理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授予,而是来源于基层民众的认可。因此,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权威地位的树立,应基于民众的认可,必须实实在在为民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需要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入。通过对X省社会组织的案例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组织在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的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发掘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市场行为、行政行为对中国农村的日渐渗透以及农村各类土地纠纷的日益增多与频发。案例分析表明,农村土地纠纷的处置更多受到乡村既有社会秩序的制约,农民个体的行为选择也更多取决于其所最为认同的秩序基础及其所处的社会关联。“赢官司不打”,一方面反映出行政逻辑对法治逻辑的侵蚀破坏了法治在农民眼中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目前正式法律途径对土地财产权的保护不完全也限制了农民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治理不能完全寄托于法治化建设。应培育一种基于法治逻辑的新秩序,并与基于社会关联的既有乡村秩序相匹配、相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多元协同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既是对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统筹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利益配置中所承担的领导者角色发挥了维护农民利益、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行动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耦合共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但在乡村建设核心要义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具备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能力仍然受到组织、物质、文化、社会等现实困境的制约,也使得探索契合乡村建设行动的农村基层党建优化策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向度.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的单中心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解决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包含农村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多中心乡村治理体系。农村非营利组织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发展领域不均衡,利益表达功能薄弱;运行不规范,地域性强,规模偏小;组织间缺乏协调和合作;严重背离组织宗旨等问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动农民。通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村庄内部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的建立,探索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是新农村建设必然的路径选择。乡村能人是重构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改革日渐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社会对民主化和市场化的需求范围日益扩大。在此过程中,社会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要求也随之日益迫切,出自乡村的社会组织对当下的乡村治理事务时刻保持着积极和踊跃的姿态。但大多数社会组织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并未能及时地将自身的治理理念从农村传统的供给关系和资源调配模式中抽出,导致其在治理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题。文章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放眼乡村治理的现状,探讨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以探寻一条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整体的规划、治理、研究和分析,既要能够维持农村耕地面积不受损害,也要大力发展土地经营,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农村深度开发的重要渠道.加强土地管理和政治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农村全面实现发展,而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土地综合项目整治效...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乡村治理要与时俱进,并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使其成为更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区域和市场主体。都市型超级村庄由于伴随城市群、都市圈的高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但社会治理滞后而出现系列治理困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城乡融合的实践,新农村建设时期的“管理民主”向“有效治理”的治理理念转变,都市型超级村庄治理也应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抓手,按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重构以有效治理为目标导向的特色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的一场重大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直接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但它对中国乡村的影响远远超出农民负担本身,它对乡村体制、村庄秩序、治理方式等乡村治理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然,我们在税费改革前对其后果的预期并不清晰,在税费改革后对其深远影响的研究也还不够。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系统分析视角,研究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应在基础层面加快对农村数字载体、数字内容与技术规制的管理;在操作层面上,优化既有数字治理体系中的治理结构、主体关系及行动,促进乡村数字政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战略层面上,乡村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环境要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相匹配,尤其加强数字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处于快速发展中。乡村旅游业可以增加农民们的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本文从我国特别是北京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入手,对北京市小型乡村旅游企业融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国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融资困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曹扬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1):74-78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都是围绕城镇居民做文章,农民的需求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而农民市场的潜力巨大,农民也具有体验乡村旅游的动机,加上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备,为乡村旅游开发农民市场提供了条件。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宣传,扩大乡村旅游在农村的影响;要开发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产品,如以观摩考察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具有农村题材的影视旅游产品;要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促成各方的共同参与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