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4月抹11.9万亿储蓄余额,逼近了2003年全面国内生产总值。对于经济发展依然需求资金支撑的中国而言,似乎可喜可贺。然而,需求约束下的“过剩”使得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乏力,投资和消费扩张的动力不足,却形成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障碍,或者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储蓄资金更进一步向过剩经济部门配置,最终造成资金效率损失。什么原因造成了居民储蓄欲望的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利用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储蓄和投资近年来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一些最新趋势和特点,并探讨其原因及涵义.国民储蓄率大幅提高的原因,是企业、居民和政府三个部门的储蓄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投资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占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住户投资的占比有所提高.企业的资金缺口率扩大,表明企业投资需要外源融资的程度显著增强;住户仍是最主要的资金盈余部门:政府由资金短缺者变成资金盈余者,成为资金的净供给者.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直接融资的地位逐渐提高,融资结构有所改善,但考虑到股市的非正常因素,上述趋势是否持续并不明朗;保险公司在媒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储蓄向投资转化一直备受经济学家关注,是一个经济学热点问题。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内储蓄是投资的绝大部分来源,投资取决于储蓄的规模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目前我国高储蓄率未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是一个国民经济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丁建臣 《金融研究》1988,(11):41-45
经济成长和收入分配、对外贸易、投资和储蓄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三大宏观问题。一个经济体系所期望的投资规模通常需要较多的储蓄,而国内资金的有限所造成的低投资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其原因还在于储蓄的不足和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尚未健全而致使投资受到限制。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是强化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最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金融体系效率高的国家向金融体系效率低的国家输出金融中介功能,帮助其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结果前者储蓄小于投资,经常项目逆差,净输入资本;后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顺差,净输出资本。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既造成储蓄虚高于投资和经常项目表面盈余,又造成资金配置过剩和不足并存,外资变成为国内投资融资的手段。通过引入国外高效率的金融中介完成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们已为此付出不少成本。  相似文献   

6.
就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或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而言,任何类型的金融体系的实质都是在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完成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金融结构优化的衡量就在于其是否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功能,本文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8.
储蓄过剩时代的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型转化为需求约束型,私人部门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储蓄过剩成为其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储蓄过剩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财政赤字和进出口贸易,也使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为维持总量平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具体而言,运用财政政策改善供给、增加消费;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郭柏杨 《福建金融》2003,(12):20-22
储蓄闲置,民间投资不能有效激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等是困扰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有效分流储蓄、促进投资和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对龙岩市当前高储蓄现状、成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应从改善投资和消费预期、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和有效落实各项制度等方面入手,实现欠发达地区储蓄—投资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丁延清 《金融研究》2008,(12):I0087-I0089
一、白山市储蓄和投资的部门结构特点 1.政府储蓄和企业比重逐步加大,居民储蓄比重逐步下降。首先我们看储蓄的部门结构,根据资金流量表(实物)(1992—2008年上半年),居民储蓄与政府储蓄,分别由各自可支配收入项与最终消费项之差计算,企业储蓄即其可支配收入。由表1可见,居民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的比重总体呈现递减的趋势,2008年较1992年下降达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