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该规定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先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核算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实践中,如果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据以确认与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3.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期末需要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准确理解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含义,对正确进行所得说的会计核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期末需要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准确理解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含义,对正确进行所得说的会计核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问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比较,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采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相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7.
赵志勇 《商场现代化》2010,(17):108-108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的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公允的反映资产和负债未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现金流量,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税利润时能够抵扣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各项负债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尤滌 《现代商业》2012,(29):239-240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要求在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通过介绍三种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所得税会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程慧利 《商业会计》2012,(22):21-22
当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时,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如果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各方面考虑,所得税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将就这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引入暂时性差异,进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见暂时性差异在递延所得税核算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视角出发,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全面探究,进一步深化对准则的思考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它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相比,有以下几点主要变化:1.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废止了应付税款法。2.提出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的概念;把原来的“时间性差异”改称为“暂时性差异”,并将暂时性差异界定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其对未来期间所得税影响,划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相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计税基础,《准则》第5条将其定义为…  相似文献   

15.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主要是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而递延所得税费用则主要是会计的核算,由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大小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此基础上确认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准则中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突出变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对企业会计原则上的影响,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最后,详细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下的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实行后,所得税差异的处理方法变化较大.新的准则要求企业全面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新准则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的差异分别确认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比较复杂。由于企业会计核算原则与税法计税原则不同,使得资产和负债按会计准则处理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处理的计税基础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既有永久性差异,也有暂时性差异。本文阐述了计税差异产生的机理、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计量,分析了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以综合性案例逐项解析企业所得税计算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应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内涵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缴企业所得税时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比较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