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吕晓伟 《商场现代化》2007,(15):274-275
我国刑法对于偷税罪的规定存在诸多立法缺陷导致很多情节严重的偷税行为有罪不能罚,如罪状方面的立法疏漏;数额加比例的犯罪成立标准;法定刑与其他涉税犯罪的不相协调;建议针对这些立法缺陷进行相应的修改予以完善:以单纯的偷税数额代替“数额加比例”的犯罪成立标准;适当提高偷税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扩大量刑情节,增加量刑幅度;增设单处罚金刑,加强罚金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孙菲菲 《商》2014,(4):174-17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刘勇 《中国市场》2008,(18):96-97
我国目前刑法理论关于既遂、未遂仍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如犯罪既遂的定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犯罪既遂的定义应当是一种法律标准;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表现;而未遂犯、既遂犯是在犯罪未遂、犯罪既遂基础上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犯罪数额在刑法中的意义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从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界的情况看,对该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的领域,即经济刑法领域中。本文试图通过对犯罪数额的分析,进一步讨论经济犯罪数额在经济刑法领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燕来 《消费导刊》2009,(20):151-152
贪污罪的涉案金额对贪污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在刑法理论中,对贪污罪是否存在最低数额的问题方面有较大的争议,对贪污罪定罪量刑的司法实践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围绕贪污罪数额的界定、贪污罪数额的内涵、实践中贪污罪数额的认定标准展开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
反腐一直都是我国党和政府所重视的工作,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更是关乎着我国反腐工作的打击力度和强度。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的背景下,对已经确立的"数额+情节"的二元定罪量刑标准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这一标准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受贿罪与贪污罪定罪量刑标准分立、定罪量刑具体数额和情节如何确定等问题进行探讨,希冀对惩治受贿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商》2015,(16):263-264
在犯罪未遂的问题研究中,犯罪未遂的制度特征是其中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意大利理论界在18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在犯罪未遂制度,而犯罪未遂制度的处罚制度和概念则是在法国刑法典里第一次记载。到了20世纪的初期,在资产阶级的刑法典中对犯罪未遂制度犯罪进行了广泛的记载。在中国有关犯罪未遂的制度和处罚原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中国的犯罪未遂相关内容在1997年《刑法典》中出现。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市场》2012,(12):8-11
<正>政策三部门地沟油犯罪主犯累犯可判死刑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通知》强调,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郭紫怡 《商》2012,(7):150-151
数额是指可以用某种度量衡来表示的量,在众多的犯罪情节中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情节,因为数额的大小是评判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及其主观恶性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对被盗财物的价值、主客观价值相统一以及行为时、行为地的价格为基础的三个原则的分析来确定盗窃数额。  相似文献   

10.
马超 《商》2014,(43):240-240
伪造货币最是货币犯罪中最重要的一种罪行,但现行刑法对其规定相对简单,《刑法》第170条只规定了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金。这种简单罪状的立法模式虽然简洁明了,但在数额的认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讨论的空间。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伪造货币最的数额认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徇私枉法罪是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的一种,在司法实务中虽然不属于多发罪,但对司法公信力的危害极大。目前在该罪构成条件上尚有争议。本文认为,"徇私"、"徇情"并非只是一个概念,而是需要查证的具体事项;在内外勾结案件中,司法人员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using both a futures studies perspective and social contract theory, marketing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help reduce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The futures studies perspective involves predicting probable, preferable, and possible futures. Moreover, marketers have an obligation (i.e., a social contract) to society—wildlife included—to meet consumer needs through well-rounded, morally robust strategies. Using face-to-face and digital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 broad set of consumers were asked about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wildlife. Grounded theory was used to analyze responses until a point of thematic satu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umers take a broad, inclusive view of wildlife crime. Participants describe the immediate probable future where micro-, meso-, and macrolevel wildlife crimes persist, and a preferred future of wildlife, including among others, reduced wildlife crime, decreased animal cruelty, and human–wildlife symbiosis. Respondents expressed a desire to reduce what they view as wildlife crime and presented viable paths to reduce such crime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4.
行贿直接诱发受贿.是腐败产生的温床,严查行贿犯罪是当前我国遏制腐败的必然要求。从实体法上解决查处行贿犯罪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刑法本身的社会性、刑事程序的僵化性、配套法律的欠缺性和国际条约的普适性之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应该围绕严查的标准和需求,检视现行实体法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从罪与刑两个方面共同着力,既要严密法网,扩大行为犯罪化,加大追诉力度,又要疏缓刑罚,实现犯罪轻刑化,增加侦破几率.以此切实达到严查行贿犯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滕敬 《商》2014,(8):168-170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联系紧密又难于区分的概念,在考察犯罪构成时,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只确定犯罪客体不确定犯罪对象,则整个案件会显得过于理论化不能与实践生活相联系,更不能全面的了解案情;反之只是研究犯罪对象而忽略犯罪客体则不能确定案件的性质,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6.
从重典治吏的刑事政策和法益权衡论两个视角来看,受贿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义务和国民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只要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要求、约定、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就构成受贿罪,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关于收受型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性质、地位,有多种观点,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观点,都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者逃脱法律的制裁。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立法自身的缺陷,而不在于争论本身。因此,应从刑法的规定中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将其作为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7.
奸淫幼女型强奸行为与嫖宿幼女行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前者是“缺乏有效性同意”的奸淫行为,而后者是建立在“有效性同意”基础上的钱色交易行为。刑法规定嫖宿幼女罪的目的在于对以幼女为对象的卖淫嫖娼行为的否定,以凸显刑法对失足幼女的特殊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嫖宿幼女罪的认定应当以卖淫嫖娼行为的认定为前提,以幼女因素的介入为基础,并根据案件情况准确把握“钱色交易”的行为本质。当前嫖宿幼女罪司法适用面临的困境完全可以在解释论的维度加以解决,而无需诉诸立法。废除嫖宿幼女罪的观点是对该罪罪质和法定刑的错误解读,立足于解释论廓清该罪与强奸罪的关系才是当下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社会条件下,积极预防犯罪,必须深化治理方式的改革。在思维模式上,要加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犯罪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维护公共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目标;在治理方式上,应以治本为目的,运用综合治理模式预防犯罪,防患于未然。从而形成在法治语境下积极预防犯罪的体系,实现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Wildlife crime is a worldwide issue, but marketing research has been mostly silent on the topic. In particular, research has yet to understand how a consumer's level of religiosity may help to explain views toward and participation in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Thus, through three studies, these challenges are addressed. Study 1 shows that religiosity positively influences acceptability views and participation in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mediated by animal–human continuity beliefs (i.e., believing animals and humans are one of the same). Study 2 primes religion to show that religiously primed consumers are more likely to view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as acceptable, thereby supporting religiosity as a primary mechanism in explaining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Additionally, animal–human continuity beliefs again mediate this relationship, with religiously primed consumers reporting lower animal–human continuity beliefs. Lastly, Study 3 provide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rough marketing messaging aimed at reducing attitudes toward and participation in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Findings reveal that religious-based messag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Findings build on belief congruence theory and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practic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wildlife.  相似文献   

20.
暴力作为抢劫罪和强奸罪中最常见的手段行为,在各自的罪名中却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暴力作为两罪的手段行为,其实施必须以实现相应的犯罪为目的;暴力行为必须由行为人亲自实施.利用他人的暴力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劫财或者奸淫行为,对相应犯罪的成立具有不同的意义;暴力所针对的对象也只能是被害人本人,并且对物的暴力不能构成暴力型的相关犯罪;两罪中的暴力都包括危害人身安全和限制人身自由两种方式,但强奸罪的暴力还要求具有对人身直接侵害的特征;在暴力强度上,抢劫的暴力要求达到“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的程度,而强奸的暴力只要达到“使其反抗变得显著困难”的程度就够了,并且强奸的暴力不包括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