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慧 《商》2014,(12):57-57,4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引导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由被动到主动,由认知到力行。从文化现象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地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热点问题,但多学者专家对于大众化的前提、过程、手段并不是十分注重,而是更加注重其结果。可是,只有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其前提条件和方式方法做出科学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很好的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才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互联网络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且为公众参与政治开放了一个更好的平台,由此引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重点研究了在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契机和挑战,研究对发挥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极作用和将其反制作用转变成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且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他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活化、普及化、通俗化。探讨红色旅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一个新的课题,两者的结合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赢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王琦 《品牌》2014,(8):113-113
抗战时期,为适应抗日救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了多种大众化途径。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实践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密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载体,这些基本经验对今天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它以崭新的视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认识上做出了新的贡献.因此,在十八大视域下,通过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研究现状,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已成为时代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总结了基本经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学习、接受和运用,进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和对象,学生党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近年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浅谈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动力。对这些推动力的深入挖掘,是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宗成峰 《中国报业》2012,(10):169-170
当前网络媒体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显现,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培养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队伍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网络媒体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恒朝 《商》2014,(50):39-39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前进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一直作为最先进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发展与其与时俱进的特征是分不开的。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然后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最后给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层次性原则。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使广大群众真正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采用隐性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后,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路径、机制、原则、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红色文化建设包括红色文化的保护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两个方面,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红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托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依托红色文化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运用红色文化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富经验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问题,理论界的许多专家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及基本特征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面临许多新挑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狭隘化,马克思主义单纯学术化,不能让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重大问题的新挑战、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彻底性,做到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继海 《商》2013,(9Z):275-27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现实化,要想平稳有序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持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需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8)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有极大的贡献,艾思奇帮助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代表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等。艾思奇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努力宣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也给后人留下经验和教训。本文阐述了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十年内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开始逐渐奠定基本的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因此它有很重要的研究和探讨价值,对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经验得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2015,(5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中国梦这一开放又通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扩大不同社会群体的共识,高压反腐败,传递正能量,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典范。为了顺利实现我国"四个全面"战略,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客观公正地审视和研究前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实践,尤其是要深刻总结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经验教训,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规律。此为本项研究价值所在。目前史学界一般都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这一段时期称为"建国后十七年"或"新中国十七年",本文简称"十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