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晓 《时代经贸》2008,6(8):92-93
8月28日,银监会发表公告,公开表示“新增贷款规模要真正用于小企业”,力争使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并单独安排小企业信贷规模,单独考核。这是监管层首度公开表示已经放宽今年信贷规模,也是继小额信贷“松绑”、中央财政专拨35.1亿支援中小企业等务实措施之后,“暖风”再度吹向“过冬”中的小企业。  相似文献   

2.
8月28日,银监会发表公告,公开表示“新增贷款规模要真正用于小企业”,力争使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并单独安排小企业信贷规模,单独考核。这是监管层首度公开表示已经放宽今年信贷规模,也是继小额信贷“松绑”、中央财政专拨35.1亿支援中小企业等务实措施之后,“暖风”再度吹向“过冬”中的小企业。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中国股市八大神秘炒家”之一、连续两年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南京斯威特集团董事长严晓群,旗下企业最近麻烦不断。先是被一连串上市公司公告、上证所“公开谴责”披露其多则负面信息,接着又有调查显示,除上市公司公报已披露的数字外,斯威特系至少还面临着2~3亿元的逾期贷款压力。  相似文献   

4.
频频无视退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首度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所谓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即指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琼花事件一石千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最近琼花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由于它创造了中国股市的两个第一:实现保荐人制以后第一家被查出保荐人推荐下信息披露不真实的上市公司,自6月25日深圳中小企业板开市以来第一家受证监会公开谴责的公司。新事物“保荐人”和“中小企业板”推出后,对于第一家问题公司的处罚人们都拭目以待——到底是制度创新,还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违规处罚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集了从1994年开始至2005年10月底我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资料。所有的处罚都是以正式文件为准。其中,公开谴责是深沪交易所以公告形式发布的,中国证监会的处罚是以处罚决定的方式发布的。一、上市公司违规处罚次数与违规行为从1994年起至2005年10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被相应机构处罚611次,其中中国证监会303次,上海证券交易所103次,深圳证券交易所118次,公安局31次,财政部7次等。年度数据显示,处罚数量有了十分显著的上升,并且超过了上市公司增长的速度。在总共611次处罚中,有516次发生在2000年以后,占总处罚次数的84.5%,表明从2…  相似文献   

7.
张衍骏 《经济导刊》2007,(11):198-199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特别是今年9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系列文件,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在强化监管同时,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整体上市态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并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处理好宁夏“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宁夏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要“促进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对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9.
对"一股独大"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理论界对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认为一股独大并不是问题所在,而应从政府监管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以及产权问题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帆 《经济导刊》2000,(1):39-43
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最大的突破之一在于将“要约收购”的概念引入上市公司的收购中。“要约收购”是“公开出价要约收购”(TenderOffer)的简称,也称为“公开收购”或“标购”,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一直被广为采用。“要约收购”作为并购的一种高级形式,极其富于变化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一、什么是要约收购我国《证券法》虽然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但并没有对“什么是要约收购”以及“要约收购如何进行”作出界定,而在第81条中“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30%时…  相似文献   

11.
陈荣 《当代经济》2005,(10):46-47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作假现象相当普遍,且形式花样不断翻新。据统计,仅2001年因违规而被证监会查处或被沪深证交所公开谴责和批评的上市公司就达100余家,而这些违规行为绝大多数与会计报告作假有关。上市公司一般是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意图而对会计年报进行作假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环保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选择性执法、重复检查和执法扰民,切实将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体现公平公正,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本文通过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在环境执法领域实施的优点和短板进行阐述,分析此项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提升环境执法效能,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重在"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也不断暴露,尤以“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为重。这些问题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董事会职能失灵,上市公司行为短期化,不正常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抽血工具”等等。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有效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问题便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其中呼声最高的当属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为使股权激励在我国健康、顺利地推行,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要加强监管及信息披露。本文主要是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监管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症下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当代财经》1995,(7):40-44,51
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我国的一些上市股份公司在财务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针对这一情况,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的动因。要求及内容作了系统的探讨,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开披露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都有可能产生财务舞弊,就内部动因来说公司的治理结构显然起到了不容小觑的驱动作用,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影响财务舞弊行为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选取2009—2010年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公司治理指标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分析结论是: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管和治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股权机构的合理化和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监督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小青  曹啸 《经济管理》2004,(22):89-96
本文以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遭到监管机构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监管部门具有关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监管行为特征,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通过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资产重组死灰复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城 《资本市场》2005,(12):74-76
随着第一家上市公司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改加重组”方案,意味着资产重组这个资本市场上的永恒主题被抛弃几年之后,监管层再次将其挖掘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隧道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经济学家》2004,(6):103-109
“隧道行为”是指一个公司的资源被转移到其控股股东手中,这也是一种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和分散的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圈钱”行为(钱从小股民手里流向上市公司,继而进一步流向大股东手里)便是这一类“代理人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国特有的异股同权现象强化了大股东的这种剥夺小股东行为的动机,并且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经营运作以及利润分配等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05,(6):33
新任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建行将在今年上市。”郭树清说:“我们今年要实现上市,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这个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情况,我想我们今年应该能够实现公开发行上市。”这是中国建设银行高层第一次对外明确上市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