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洁 《市场周刊》2010,(9):74-75
“一开始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有点流于低俗.几章之后渐入佳境;一开始我觉得男主人公陈振飞是个坏人,把钱权色交易玩得滴溜转+几章之后才明白,在名利场上没有什么好人坏人的分别,干净的人做不成事.能做成事的人必定不干净,如果一定要划分好坏,只能看做事的动机和结果,不能看手段。所以陈振飞总的来说还算是个好人.至少他耍的手段大部分还是为了做事,小部分才是为了自己,并且并不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死活的那种人,在如今就得算个正面形象了。”  相似文献   

2.
《广告导报》2004,(6):136-136
我最深的记忆是初中考高中时,我几科好像一共考了108分,我那个时候有点自卑,觉得我比一般的人笨,比一般的人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大家看不起我。但是我有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人家做8个小时,我做16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冰宜 《商业时代》2004,(25):53-53
我有点笨手笨脚地给顾客加油,老顾客听说我是新来的,看我慢悠悠地 轮流给他们加油,也不为难我,我觉得自我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4.
说起和《致富时代》的缘分,还真的有点浪漫。我是2000年底抵达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之前,我曾在上海、安徽等地做过广告公司业务员、报社记者和酒店行政管理人员,自己也开过店……但我在内地总觉得某些东西束缚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把它当作政治斗争的参考书,当作商业斗争的必修课,当作男人的成长立志书,但我觉得这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本来,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同的人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一面。我觉得这部书适合每一个人看,政客,商人、男人,也包括女人。更应该推荐给每一个中国人来看。嘲笑网上那些谩骂日本的幼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徐静 《经贸世界》2005,(6):75-77
当第一个刚刚“起盘”从传统行业转入直销的老总谈到2004年是“中国直销商的旅游年”时,我很纳闷,当第二个老总谈到这个事时,我有点警觉,当第三个老总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觉得这是个事了,且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行业非常扭曲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7,(28):24-24
这种“效应”之后的湖南开始沉寂,再也没有“孵化”出全国性品牌来,所以个人觉得效应是在递减。目前的湖南在白酒市场上正“沦为”一个普通的省份。市场上重量级品牌包括泸州老窖、湘窖、金六福以及枝江等。我不觉得泸州老窖、枝江的成功算是湖南效应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有人问<中国不高兴>是一本什么书,我说它就像去年底伊拉克记者扎伊迪向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扔出的那只鞋,不一样的是这次扔鞋的人不是个伊拉克人,被扔的也不是美国总统,而扔出去的也不再是一只鞋.  相似文献   

9.
冯缨 《广告导报》2004,(3):105-105
和诸多不经意地“闯入”不同,我进入媒体行业其实是必然的,因为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编导。但从事媒体经营管理却是非常偶然的。说简单一点,就是因为一份频道改版经营的建议书,让领导觉得我还有点经营头脑,结果”误打误撞”成了广告部主任。当时的我也没有太多考虑自己的工作生涯,不过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做到死,就是莫大的幸福。——余启平 他觉得,“似是而非”,最好!品牌对于中国元素的借用,也当如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既让中国人觉得不过分,又让外国人喜欢,最终的效果是能够目光所及,拍案叫绝。谈及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陈平 《商界名家》2003,(8):24-25
我觉得对于“富豪”这种说法,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这种现象,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层次的人都是一样的,有其辉煌的时候,也有其毁灭的时候,这对于学者或者企业家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会永久地这样或者那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  相似文献   

12.
一日,与一前辈高人请教星际战术,谈的兴起,前辈忽问:“你觉得现在自己水平如何?”我大感惭愧,只得如实回答:“晚辈虽打了不少仗,但却觉得越打越臭,混战时还能靠着厉害的盟友滥竽充数,一遇单挑就简直到了人见人灭的地步。”前辈欣然道,“你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说明你还有前途,不像某些人,才在网上打了几十仗,就敢在自称是星际第一高手,结果被人骂成了一滩狗屎,为天下笑……你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星际高手吗?”我知道这是前辈有意指点予我,便恭敬答道:“我认为一个高手最重要的就是手  相似文献   

13.
任语宁 《创业家》2011,(11):96-99
同样是创业热土,北京的创业者不妨听一下来自纽约而不是硅谷的心声:“能够在一群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当中,我觉得自己幸运得有点难以置信。我每天都是很兴奋地冲向办公室。做你信仰的事情是一种很满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15年的广告人生涯,我突然觉得我不做广告我完蛋了,什么也做不了,年轻时曾经拥有的恐慌和迷茫好像从身体里突然滑出,分娩的无声无息。任何一个做过广告人的人可能都有一种体会,不知道喜欢它什么,一旦离开就感觉抽筋一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在大批萌娃涌动荧屏时代.北京卫视6月29日首期播出的《妈妈听我说》着实让有点疲劳的人们眼前一亮,以独特的节目形态在周日晚间档突围成功.酋播34城市收视0.95%,全国自制节目同时段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16.
朱霞 《商界领袖》2003,(12):98-99
“是美元吗?”赵庆在中国银行的柜台前拿着存折核对了几遍,更像是在问自己——来自大洋彼岸的15000美元汇入了他的第一个英文账户。这是他的股票期权第一次真正变成美元。一切显得有点突如其来.但他出门之后还是立即到新开盘的北京世纪城三期订了一套房子。“够首付了,但感觉有点不真实。网络股掉到1美元的时候.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涨到10美元了。”  相似文献   

17.
王志浩 《新财富》2007,(10):26-26,28
生活在中国让人目眩,特别是那些几年前来过的人,多少有点迷失方向。“上世纪80年代末我来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是一大片荒地”,这是在黄浦江边经常听到的一句评论。如今,位于浦东的陆家嘴金融中心,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接连崛起,而且,至今仍未停下变幻的脚步。  相似文献   

18.
和时学志秘书长的接触要从2006年开始,他是一位很和蔼的长者,讲话很正统,但是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摆架子。他很尊重我们会务组的每个人,即使是面对像我这样的小丫头,也都面带微笑,总能让人很轻松地面对他,和他说话。  相似文献   

19.
姜汝祥 《商界》2006,(9):99-99
在经历了执行、细节、狼性的“内功”启蒙之后.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线规则之上的执行、细节、狼性,而不是无条件的执行、细节、狼性。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家不是不愿.而是不熟或不会。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文化.我们大都对如何“人治人”的方法烂熟于胸.而对“法治人”总觉得隔一层,不过瘾。但事情的发展并不以我们个人的好恶为转移,事情的发展是以时代趋势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准绳的,一旦“法治化”构成我们必须过的坎。那么。过不去的.就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郑永年 《中国市场》2009,(50):50-51
在G20召开以前,美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均衡增长框架,当时中国就非常反对这个框架,认为这是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文件。我也觉得这的确是美国想推卸这次金融危机的责任、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理论借口,但是我觉得里面也包含着几分道理。全球化确实是对各个国家都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