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减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做好减灾工作,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要从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发,与时俱进地做好减灾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减灾规划,努力实现科学主动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国防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防灾减灾,海洋管理和参与全球海洋事务等方面,进行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通过对我国海洋科研力量现状的总结和科技需求分析 ,提出 :为逐步完成时代赋予海洋领域的新任务,必须把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发挥科技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渔港建设与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当前渔业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和渔船安全技术状况,以及我国海洋渔船发展状况,探讨了提升渔船减灾能力对渔船发展的要求,建议尽快编制国家渔船发展规划、制定《渔船法》,加大对发展现代海洋渔船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动态     
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厅站传真     
《农家之友》2008,(7):8
广西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质量督导委员会会议在南宁召开;广西区推广总站及时召开贯彻落实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广西区植保总站赴象州县落实科技减灾促春耕各项措施;广西农业厅举行参加全国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业科技教育对发展粮食生产支撑力不强的现状,通过从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影响农业科技教育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3个层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强化农业科技教育职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提升粮农的种粮技术水平,加快粮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展"两型"粮食。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11,(10):21-23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造成损失重。农业防灾减灾的任务尤其艰巨。本文集纳了一些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以期对农业生产中科学抗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浅谈中国减灾管理的历史与未来》的上篇。全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减灾管理的特征,现代减灾管理的进步、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减灾管理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虚化与简化专业减灾管理功能与机构,分离专业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 增强政府管理的统一性,实现大量减灾常规管理的社会行业化,及适时应变的“功转”调整等减灾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浅谈中国减灾管理的历史与未来》的下篇,全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减灾管理的特征,现代减灾管理的进步、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减灾管理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虚化与简化专业减灾管理功能与机构,分离专业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增强政府管理的统一性,实现大量减灾常规管理的社会行业化,及适时应变的“功转”调整等减灾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9颗卫星跟踪着四川灾区的大地,但是这19颗卫星中没有一颗是中国的减灾卫星。这导致中国很难及时获得灾区相关的卫星数据图片。国家减灾中心相关部门已经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建立国家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来专门负责卫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自然灾害态势预测和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都是因地球及其各个圈层在不断运动和变异的结果。对自然灾害发展态势的预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据此,本文对21世纪初期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宏观预测,并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思路,以期推动减灾工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等能源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使用什么能源取决于当时能够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章针对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对未来能源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保障。以科学技术进步对石油储量增长的贡献为例,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以能源品种多元化和能源来源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能源革命,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的渔业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昕  宋玉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4):128-134
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和GM(1,1)预测模型,以福建省渔业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渔业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2002~2009年间,福建省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有资本投入、科技水平、水产品生产情况、劳动力数量投入;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对渔业经济发展的阻碍效应不明显;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福建省渔业经济发展将呈现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论,论文认为应该在资金投入、科研引进、环境保护和名优品种养殖等方面重点投入,逐步实现形成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水旱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对河北省的水旱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水旱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省涝灾减轻,旱灾是该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gap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to improve risk governance, using the case of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GEJE) in 2011. Overreliance on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on the opinion of experts is occurring side by side along with negligence of local knowledge and lack of effe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creating a sense of overconfidence regar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new infrastructure's abilities to withstand future disasters.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GEJE, our research identified three main overall gaps in participation. Firstly, a lot of local knowledge from previous experiences was not incorporated into land use plans in the region even after similar events in the past. Secondly, there was technical information that alerted to possible risks for land use in certain areas, but this information did not impede development in risk areas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es. Finally, Japan allows participation in man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but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such as on the sitting of nuclear plants had little or any local participation. Thus, strengthe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by closing those three gaps could improve risk governance and resilience of localities to cope with large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苜蓿产业对于满足优质饲草供应、推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科技进步是推动苜蓿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科技进步贡献变动情况,找准影响苜蓿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方向和路径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5—2020年苜蓿产业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 “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狭义技术进步率为5.72%,狭义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50%,技术进步已成为苜蓿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751,苜蓿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机械化水平、气候灾害冲击等因素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基于此,该文提出了提高苜蓿机械化水平,健全机械配套支撑体系;提升苜蓿生产者素质,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做好气候灾害预警工作,增强苜蓿产业抗风险能力等政策建议。展望“十四五”时期,苜蓿产业科技进步潜力巨大,应当重点推进苜蓿良种研发和规模化繁育水平、苜蓿生产与加工新技术、苜蓿机械国产化水平,聚焦苜蓿产业集群建设,产业扶持政策精准发力,助力我国苜蓿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科技支撑、政策推动等方面分析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内在条件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协调发展、资金支持、全民参与5个方面整体推动海绵城市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要避免将试点城市的经验全盘照搬,重视城乡水生态文明共同建设,把海绵城市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建设整体规划、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资源的 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中国的“数字地球”建设将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2体系,满足可持续发 政府决策、宏观调换、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对信息方面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9.
湖北林业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主要表现在竹木损失惨重,经济林、新造林损毁严重等方面。从造林树种灾情看,其受灾重点为竹类、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存在问题:森林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林业次生衍生灾害潜在风险大;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森林抵御特大自然灾害相关研究不足。建议: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恢复与重建;预防为主,防止次生、衍生灾害;争取启动冰雪灾害防护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