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民法定权益缺乏应有的保障”,并由此形成了一些地方“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境况。农民为何贫困?“三农”问题之不利局面的形成,可归于人口、制度和政策三方面的原因。其中,人口过多和劳动力大量过剩,无疑是最基本的原因。从建国到现在的5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增加了7.5亿,增长了140%,导致农民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使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始终形不成规模经济,从而平均收入增长缓慢,穷困问题以及相关…  相似文献   

2.
董新廷 《中关村》2004,(1):21-21
有人说,我们这个社会,农村政策的制定者恰恰是城里人,而不是农民自身。这听起来像是理所当然的废话,但语气中带有沉重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冯秀英 《中关村》2004,(1):63-64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7名前国家政要发起的亚洲教育论坛决定,2004午在北京举办首次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会址选定海淀区稻香湖。  相似文献   

4.
苟耕田 《中关村》2004,(4):33-33
今年的“两会”,最为大众关注的主题词就是“三农”问题。人们都不会忘记,2000年湖北监利县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同志写给朱总理的信:“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后人称李昌平为“真言勇士”!“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从此引起了高层领导人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理的报告一经传出,会场内外一片喝彩声。“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在海内外传媒的聚焦下,像“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要拿出100亿元直补粮产区农民一样,博得全世界人的赞同。这预示着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一轮的良性增长将如期而至。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  相似文献   

5.
孙宝启  CFP 《中关村》2006,(9):42-44
此文系作者欣闻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宣布中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后的感悟,虽然是急就篇,但立论明确,分析有据,资料翔实。“盛世”下的德政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盛世”之说,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是从国泰民安的世象来看,还是就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国防的长足进步而言,都不为过。尽管解决三农”问题“难于蜀道”,但我们必须努力践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正已经迈出可喜的第一步,首善之区更应该走在前面,做出榜样,这对国家长治久安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杨速炎  CFP 《中关村》2007,(11):36-39
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历程中,欧洲企业往往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然而,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不少中国资本正在高调或低调地挺进欧洲,成为当地不少企业的新东家。  相似文献   

7.
俞敏洪 《中关村》2013,(12):113-113
从“土豪”到“士豪”,“土”是下面一横长,“士”是上面一横长,“土豪”们有的时候把脚伸得太长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下面那两只脚稍微砍撺点,成为有着“土族”精神的豪杰。  相似文献   

8.
董新廷 《中关村》2004,(5):18-24
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发出了《转发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将在十几个省市推行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保障制度,这是中国划时代的一件事情。中央的这一举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进一步深入思考,会发现它包含着由浅入深、由当下向将来的三个层次:第一,它以计划生育为切入点,是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一个好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张葵  CFP 《中关村》2007,(1):24-27
100多年前,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诞生了。当时,大量的企业被新市场的远大前景吸引而向海外拓展“,市场全球化”,即通过国际贸易来拓展市场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随着投资、贸易壁垒的不断降低以及市场全球化发展到极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在50年前发生并持续至今,跨国性的大企业纷纷在  相似文献   

10.
党国英 《中关村》2004,(1):22-24
中国农村仍在继续发展,但与80年代的辉煌相比,今天的情形已经不容乐观。纯农户的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不仅表明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遇到困难,更影响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增长。为扭转这种局面,近几年“政策变量”的作用似乎得到加强,但是,政策变量中的“改革内涵”缺乏力度,或者说政策未包涵“政治”,而过多地集中于  相似文献   

11.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6,(8):104-106
最近“,底层”问题成了文学讨论的热点。虽然这一讨论还没有引发广泛的社会关切,但它显然是一个与当下社会焦点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文学界开始探讨底层被损害的困局,期望底层的命运被改变,尤其是尝试用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底层生活,反映底层现状。这些探讨和思考都有相当的意义,也显示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有些作品,如曹征路的《那儿》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切和思考。“底层文学”从来没有被忽视现在有关“底层文学”的思考多停留在对这种文学意义的强调上。对于《那儿》这样作品的分析也在强调该作品关切底层的重要性。最近我们看到的是对“…  相似文献   

12.
朱志坚 《中关村》2009,(10):96-97
2008年,是中国的“山寨年”,一时间,“山寨”愈演愈烈,社会上出现了山寨电器,如山寨手机、山寨电视、山寨电脑等产品,甚至连央视的春晚也出现了山寨版。总之,比较“火”的事物似乎都可以山寨一把,不山寨就不时尚。笔者认为,“山寨”问题首先是个社会问题,反映了一定社会时期的社会现象,涉及面太宽泛,  相似文献   

13.
毛志成 《中关村》2010,(6):94-94
这里说的“我们”,当然是指我们的同胞,即中国人。外国人不懂中国侄0也罢了,因为我们一般称外国人为“他们”、“人家”。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不懂中国,就有些糊涂了。尤其是“他们”、“人家”比我们还懂中国,把我们中国的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只是我们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优点了。  相似文献   

14.
当地球越来越“小”,名称逐渐被“村落”代替;当全球近70亿的人口越来越“多”,却在“地球村”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在很多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倘若没有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这样感叹大于疑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宏甲 《中关村》2013,(5):106-109
茂德公家的百年变迁,其悲伤与欢乐,吃苦能力和勤劳.理想和灵魂,以及一代比一代强的走向和现状,确可以是百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进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张颐武 《中关村》2007,(4):102-103
看最近吴敬琏和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颇有些感慨。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雨筝 《中关村》2003,(1):91-91
我现在一听“小资”就头疼。这个城市,好像一下子冒出了无数尴尬的弄潮男女:他们不时去听个音乐会,却买不起门口的爆米花;吸烟不抽国烟只嗑雪茄,但只敢三天才奢靡一支;看《挪威的森林》或《蜡笔小新》,可书架上也就这么两本书;拿香水标榜不把雪花膏当事儿,这香水只是每逢黄道吉日才舍得用——这使我不免想起个笑话:说——现在十个人中就有九个是做IT的,一编程不信,某晚没事想看VCD,去盗版光盘市场一大妈那儿挑了两张,人问他要六块一盘,他说十块两盘我就拿走,不想大妈一声长叹,蹦出这么一句:“同志,啥都别说了,现在咱们做IT的不景气啊。”话重了点,不过还真是这么个理。一天,跟一帮哥们儿聊起这小资啊,  相似文献   

18.
路长青 《中关村》2008,(1):90-93
一人讲,万人学;一人授课,万人受益!北京郊区农民,不管地处多么偏远,只要打开电视频道,或轻轻动动鼠标,或拿起电话,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与身在京城的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技术专家“面对面”,听他们绘声绘色地传授科技知识,或向他们直接请教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韩永飞 《中关村》2010,(10):102-102
最近,有些“神”的日子没以前好过,道教神仙被报有假,中医大师被报不中,皇帝和地产资本被报“学历门”,舆论的讨伐处处可见。他们本不是神,成为神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的使然。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6,(12):55-55
英国漂亮的小伙子胡润,因编辑中国版的《胡润百富榜》,殊荣中国头号“榜爷”的雅号。据悉,这个封号让他偷着乐了好半天。一位资深的编辑说,“胡润百富榜和慈善榜,说得好听点,是填补了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空白,说得不好听一些,不过是一个头脑灵活的西方青年的生意经罢了。眼光值得赞赏,也树立了一种标准,即富豪既要能赚钱,还得具有社会责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不去管他;不过,由此生发出来的关于企业家“成才”“聚财”的路线图”,却值得研究。胡润和他的同仁,积“七年之痒”,终于超越了单一的标榜“财富数字”的思路,升华为提炼“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