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说到配额,不少人都知道这是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美市场所特有的一个行业规定。欧美市场是我国纺织品最主要的出口地,但是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始终采取限额的规定。每年我国都要与美国进行纺织品贸易谈判。2005年,我国根据中美、中欧签订的贸易协定,对出口到欧美的纺织服装类商品在品种和数量上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中国企业要获得对欧美地区的出口权首先要获得商务部签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披露,截止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人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委就互联网接人问题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如事实成立,两家企业或遭数亿到数十亿的罚款。  相似文献   

3.
邵锐锋 《理财》2006,(6):81-82
从“宝延”风波开始,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资本并购案拉开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序幕。此后,股权转让、兼并、资产置换等频繁发生,买壳、借壳上市更是趋之若鹜。许多企业开口闭门必谈资本运作,并把它当成现代管理的真谛。直至现在,还有众多企业经营者把战略目标定位为上市。  相似文献   

4.
《大众理财顾问》2008,(5):55-55
案例 小李新买了一辆三厢车,新颖的款式、优良的配置,着实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在为爱车办理保险时,小李拨打某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咨询,得知保全保足要每年上万元,心里隐隐作痛.正在此时,他从一位朋友口中偶然得知,投保同样的险种,另一家保险公司费率要低很多.  相似文献   

5.
钢铁行业把价格一升,自然引发了一连串行业的价格效应。中国机电产品是受害最深的。由于钢铁价格的上涨,机电产品的成本急剧攀升,竞争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禹良俊 《理财》2007,(7):21-23
如果说乔洪是茅台事件的惹祸者,那么,翻开中国近年来的企业“多事备忘录”,我们会发现,并不是乔洪一个人在惹祸:中航油的陈久霖,长虹的倪润峰,中储棉的雷香菊……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26日,吴某和夏某在某写字楼边捡到张某丢失的身份证,吴某发现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夏某很像,恰好写字楼前有办理信用卡送礼物的,吴某就以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一说到配额,不少人都知道这是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美市场所特有的一个行业规定.欧美市场是我国纺织品最主要的出口地,但是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始终采取限额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看了中央电视一台“今日说法”中的一个案例,对我行的业务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一张大红的结婚证书竟成了某地一信用社赔钱的罪魁祸首。事件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信用社来了一个七旬老翁,拿着自己4500元未到期定期存单要提前支取,可经办人一查底子,这存单已于头一天被一老妇取走。后经查实  相似文献   

10.
都是公允价值惹的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源 《证券导刊》2008,(36):95-95
曾经被引为华尔街的骄傲的五大投行已经成为昔日黄花:贝尔斯登垮了,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剩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被迫变身为控股银行。这都是公允价值惹的祸。"公允价值"给人带来越来越脱离现实的错觉,一方面他们的财务状况在恶化,另一方面他们的账面净资产却在增加。这是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之初人们就已经有所发  相似文献   

11.
郭翔 《银行家》2005,(1):116-121
1999年1月11日,在中国的金融界和法律界发生了一件绝对是令人震撼的事,一度稳坐信托界"头把"交椅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申请破产,国内外一片哗然。广国投申请破产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是它是中国第一家申请破产的金融机构;二是广国投具有巨额境外债务,如何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合理解决债务成为中国金融决策界、司法界、金融业界以及债权人极其关切的问题。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把广国投破产看作是中国金融机构退市的晴雨表和试金石。  相似文献   

12.
曾经是沪市上市公司的明星股,一夜之间突变为中国股市最糟糕的垃圾股,“郑百文”以其曾经的辉煌、几番浮沉的重组经历、胆大妄为的弄虚作假、扑朔迷离的官司与纠纷让国人始终为其瞩目。作为以诸多“第一”而引发舆论动荡的中国上市公司之一,郑百文由辉煌到衰败再到被三联借壳这一系列的经历,不失为中国股市一个典型案例,其无奈而又兼顾当事人各方利益的重组方案至今仍为各方人士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3.
R. K. ASHTON 《Abacus》1986,22(1):3-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egal issues raised in the celebrated Royal Mail Cas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ase for the practice today. It is argued, contrary to the literature, that the case was not about the utilization of secret reserves, but about the non-disclosure of repayments by the Inland Revenue of overprovisions for tax and that defence counsel for the auditor succeeded because of the weak factual case presented by the prosecution. The paper then argues that whilst the factual basis of the prosecution's case was extremely weak, they had missed three fundamental points: the going concern concept, the materiality concept, and the point at which an overprovision for taxation should be recognized. Various minor issues in the case are also analysed,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 they had on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ase are then examined and in particular, the duties of auditors where compliance with statutory disclosure provisions conflicts with the requirement to show a true and fair view and whether cases involving technical accounting issues should be heard by specialist judges and assessors.  相似文献   

14.
一片天空,两道风景.新年前后,西方股市与中国股市演绎了两种不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orporate Collapse: Regulatory, Accounting and Ethical Failure by F. L. Clarke, G. W. Dean and K. G. Oliver.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06,(2):28
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银行应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要主动应对环境的变化。2006年又将为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转型故事?  相似文献   

17.
王培洁 《银行家》2002,(8):100-104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为了一个和本文无关的事情,我们有好几个人凑到了同一个房间里.这个场合并非预先设计与安排,年长者,年轻人,还有半老不老的中年人,但相互之间并不全都认识.  相似文献   

18.
哈啤反收购--中国上市公司首宗恶意收购案亲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4日,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南非啤酒SABMillerplc突然向香港上市的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啤”)提出高达45亿港元的收购要约。被收购方哈啤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不足2年,市值30多亿的中型啤酒企业,在中国东北啤酒市场占有统治份额。收购要约发出几个小时内,哈啤的管理层及员工表达了他们对这宗收购建议的抗拒态度,这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首宗恶意收购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国内信用证:支付结算的"生力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昕 《银行家》2003,(2):124-127
受特定发展环境的影响,国内企业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回笼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已不堪重负,各企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就国内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来说,目前市场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快捷、信誉良好,既可结算、又可融资的金融工具,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旺盛生命力的金融产品--国内信用证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要约收购是成熟证券市场上公司收购的典型方式,也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范畴。不过,这起因协议收购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全面强制性要约收购,没有兵不血刃的控制权争夺战,只能称之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式要约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