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从潜在能力,还是从现实力量,还是从历史机遇来讲,环渤海地区都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浪潮的热点地区,也应该把这个历史责任担当起来。环渤海地区应该从现在起,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作好充分而坚实的准备。如果准备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兴起,非环渤海地区莫属。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刘吉  相似文献   

2.
“到2000年,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在何处?”“环渤海地区应该从现在起,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作好充分而坚实的准备。”这是本刊作者刘吉于1995年发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论文(见1995年第五期《环渤海经济盼望》杂志)中提出的。时间,正分分秒秒地向新世纪逼近,世界经济也在竞相发展。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太地区,而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领先3也位。在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80年代属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90年代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环渤海地区经济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有…  相似文献   

3.
一 区域经济联合不能依靠自发进行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在环渤海地区展开.环渤海地区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热点地区.党和国家已把加快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跨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加快开放和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党的十四届三中会全、五中全会多次重申了这一战略方针.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环渤海地区列在全国七个经济区域的第二位.这充分说明环渤海地区在跨世纪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标志着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将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般国家发展过程是农业、工业化、高科技的顺序,即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再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中国应当跳过第二次浪潮尽快向第三次浪潮发展,而我国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经济的发展阶段可以缩短,但不能跳跃,中国必须补“工业化、城市化”这门课。目前,三次浪潮的特征在中国同时并存,占主导地位的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农业人口,另有2至i亿属于第二浪潮的城市工业人口。之后,中国又突然出现了属于第三浪潮的一批人,玩“大哥大”,玩电脑,思维和生产方式或许更接近温哥华人。中国要采取的战略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在何处?环渤海地区要后来居上,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作好充分而坚实的准备。如果环渤海地区11石两市的领导有见识有魄力,首先签约「共同市场」,那无疑是一大创举。认真研究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超前考虑自世纪的战略产业。等待明天就晚了。三个「日本」还抬不起*个全中国吗?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全国经济同时均衡起飞是不可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的、地理的乃至人文的必然。迄今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总是按下列规律推进的:(1)经济总是从沿海地区起飞,然后逐步向内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一次演讲中,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大数据时代来了,这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呼啸而来早在198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就提到过大数据。他说:“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顶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宣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云南的对外开放拉开帷幕,取得初步发展,算是第一次浪潮;1992年以来,又出现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式的进步,算是第二次浪潮;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还会再有新的浪潮出现吗?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第22条十分鲜明地提出了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方针,使人对环渤海地区经济腾飞,充满希望,对其在全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充满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举世关注的中国经济发展浪潮,基本形成了两江(珠江、长江)一海(环渤海)的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相比而言,环渤海地区发展态势不够强劲,其区位优势和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从总体布局上看,显现南北失衡。发展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提出和研究是比较早的。一九八五年天津成立了环渤海研究会,一九八六年成立了环渤…  相似文献   

9.
《闽粤赣边经济协作与共同市场》一文,提出组织共同市场和构想。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与要求,值得探索与借鉴。特别是对于环渤海地区如何组织共同市场、加强区域合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本刊于去年第五期发表刘吉同志的重要文章:《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就尖税地提出:“士。果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领导有见识有魂力,首先签约‘共同市场’,那无疑是一大创举”。我们再次希望引起有烟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使全球瞩目的环渤海地区率先搞出模式,为发展市场经济作出新贡献。——编者一、闽粤国边经济协作区的特点闽粤赣边经…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在近现代史上,建立特区是汕头第二次发展机遇期的话,那么2007年,中央确立的海西经济带则是第三次发展机遇。在第三次的发展机遇中,汕头市已将旅游纳入到海西经济带的发展中,这样的调整对汕头市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汕头又将如何来应对这种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在近现代史上,建立特区是汕头第二次发展机遇期的话,那么2007年,中央确立的海西经济带则是第三次发展机遇。在第三次的发展机遇中,汕头市已将旅游纳入到海西经济带的发展中,这样的调整对汕头市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汕头又将如何来应对这种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经济发展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第二次发展浪潮。21世纪的头1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京津冀蒙鲁的整合和协作.将带动环首都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首都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喂,你“Google”了吗?如果说Windows是IT时代的第一座里程碑,Internet是第二座里程碑,那么,Google则是第三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端于太平洋东岸的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引起了发展中的中国大规模技术引进,那么新世纪初叶,涌动在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上的一股强劲的自主创新热潮,正预示着中国从引进到创新的重大战略转折。  相似文献   

15.
程郁 《中国高新区》2013,(1):136-141
国家高新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创业探索期,第二个十年是二次创业期,那么第三个十年就是战略提升期。围绕我国高新区如何战略提升且在提升过程中如何真正担负起创新经济“领头羊”角色,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在2012年针对我国高新区成立20周年连续发表了11篇文章之后,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革命     
黄钟 《新财经》2001,(12):12-19
如果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称为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把中国入世称为第三次革命,同样恰如其分:它昭示了中国在21世纪所必须遵循的路径:彻底走出排斥外部世界的历史悲剧。消除对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误会.从而成为世界主流文明大家庭里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3,(34):16-27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落幕,中国新一轮的全面改革正式起步。如果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第一次改革”,那么现在走到了又一个历史转折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正面临着“第二次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即将来临,这是举世嘱目的大事情。最近,赵紫阳总理指出,我国要迎接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的挑战,利用这次机会,迎头赶上。何谓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机器代替了手工业劳动,出现冶金工业、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主要是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促进了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核工业部门、电子计算机工业部门、空间技术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集体经济在三次改革浪漫的影响下,逐步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掀起了集体经济改革的第一次浪潮.集体经济从此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相隔十多年后兴起的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改革的第二次浪潮.开启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探索。本世纪初开始进行的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集体经济改革步入第三次浪潮.集体经济向多种实现形式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2007年国际医药并购潮中以诊断试剂为代表的生吻技术是最热门的焦点,那么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并购会有哪些热点呢?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药企的海外上市爆发年,那么2008年这一现象是否会持续?这些药企接下来会有何作为?如果说,2007年风险投资资本在中国医药投资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那么,受美国次按危机的波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