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财政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山东省的科技成果、队伍建设和企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投入量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与不足,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明确财政直接资助自主创新的主体与重点领域,正确把握税收激励自主创新的方向和方式,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缋效考核评价机制,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与引进等,以提升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支持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不断增大,但存在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财政科技拨款占GDP比重低,科技支出投入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财政科技支出应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支出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郭峰 《现代商业》2007,(23):170-170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创新动力和合作开发能力。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加...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区域自主创新的初始阶段,地方政府应处理好"企业是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关系。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营造创新环境、提供财政支持、发展中介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迅速,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政府资源的分配、各市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9.
财政科技投入是弥补市场失灵、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手段,是全社会R&D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模式和特点,探讨了其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全面阐述了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任务和途径,是新时期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当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容,并提出针对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实力最终体现在科技竞争力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海西科学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是科技,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是人才。因此,要发展海西科技,人才资源是关键一环。对科技人才来说,除了省内培养,引进必不可少,而且可以尝试实施形式多样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主创新投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国家创新能力绝对值仍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益低下,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去的金融支持政策的有效性低。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政策,注重金融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政策要激发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力争单位资金投入的创新成果产出较高,提高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3.
郑明彩 《市场论坛》2006,(4):11-12,1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明确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职能和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从多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发挥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已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制约。提出了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的“自主创新”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越来越关键和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初组织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商》2012,(20):14-1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R&D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司长贾楠指出,R&D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在奋力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应建设先进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完善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最重要是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上,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微观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技术发展的障碍因素,亟需我们去分析和认真面对。本文拟从剖析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探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财政科技投入既是政府科技战略的体现形式,又是对市场科技投入的引导方式及其格局的优化途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在与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相呼应的同时,更注重地域经济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现实需要。湖北的科教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现状是其财政科技投入的现实语境。也是评价其绩效的基础。建构湖北模式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应该突显区位优势、强化引致作用并兼顾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