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要求和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于与原所得税准则差异较大,新准则实施后将对企业所得税核算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结合实例分析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章洪涛 《会计师》2009,(1):32-33
<正>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规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准则》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要求,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客观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是根据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以及对资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各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所得税的性质有"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两种不同的观点。其本质是如何处理收入与费用问题。在我国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不完全一致,所以对当期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规定也不同,由此产生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目前国际上对这种差异主要采取  相似文献   

5.
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相比,在会计理念和会计处理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对所得税会计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解析,并对资产负债债务法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制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目的 根据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分离的特点,新准则规定了纳税影响会计法中资产负债表法为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老制度”)规定了以应付税款法为主,也可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润表法,后者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被企业选用。  相似文献   

8.
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玉媛  傅荣 《金融会计》2006,(6):43-44,12
1994年6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该规定从业主权益理论出发, 将所得税费用化,使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允许选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改进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珩 《上海会计》2003,(4):21-23
一、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缺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纳税影响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没有明说采用何种债务法进行核算,但是,从其给出债务法的定义来看,所采用的债务法实则指损益表债务法。我国关于所得税的这些会计处理方法是具有不少弊端的。1. 采用应付税款法的缺陷。目前,随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  相似文献   

10.
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债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是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税种,所得税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得税的计算、记录、交纳和跨期摊配。跨期摊配问题的实质是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的会计处理。这是所得税会计中最重要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及其差异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张庆考 《财会学习》2006,(11):39-40
我国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调整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而债务法要求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按新的税率对递延税款的余额进行调整.由于债务法能够客观地反映税率变动引起的企业所得税付款义务或收款权利,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债务法.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债务法与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法却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齐永权 《税收征纳》2006,(11):28-28,32
“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中心.由期末净资产和期初净资产相比较求得当期全面收益.并据此编制业绩报告。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些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利润表观”的基础之上.以利润表中的利润为起点.来调整由于会计与税法因遵循原则不同而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从而得出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描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我国的产生和我国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由进而提出了我国在所得税会计中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协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多受到了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会计信息更强调反映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而非限于企业短期盈利状况;相应地,其会计报告的概念基础不再采用“收入费用观”,而是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逐渐与国际趋同.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规范了商誉的计量。但是对企业合并时,合并商誉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作规范。本文结合企业合并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初步探讨了其对所得税影响的确认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确认和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政华 《会计师》2009,(6):33-34
<正>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该准则在诸多方面作了改革和变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旧准则中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按照应付税款法来核算的,而新准则中提出企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且所得税会计中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那么,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法呢?所得税会计中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又是如何来确定的呢?  相似文献   

19.
孟彬 《税务与经济》2018,(6):100-10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所得税准则必须在应确认差异范围的界定及差异的确认和转回等方面给予充分明确的规定。然而,目前所得税准则所倡导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却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其所定义的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界定差异严重束缚了差异的确认范围且自相矛盾,对可确认差异也缺少必要的内涵解释,对于"可抵扣亏损"等特定差异的会计处理没有给出明确的规范,给会计实践带来了困惑和不便。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运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提供更加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同时也使资产负债表上的信息披露更加完整。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对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如何完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