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原油开采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环境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地层和含盐的地层水,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影响很大.由于高矿化度水的张力比纯水要高得多,且大多数表面活性剂不耐盐,所以降低张力的难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
李宏策 《化工管理》2013,(21):57-57
近日,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装置扩产技改项目完成,新增挖潜改造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装置产能得到提高,进一步为油田客户的需求提供了保障。该公司表面活性剂产品主要用作油田企业三次采油的助剂,表面活性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耐温、抗盐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原油田、江汉油田等高温、高盐环境下的采油过程。该产品能大大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提高采油率。今年初以来,该公司针对油田客户需求决定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扩能改造。油田化学品部积极进  相似文献   

3.
为预测S油田在采油或者注水过程中注入水和原油藏物质间的不配伍所产生的结垢情况,采用油田工区海水作为注入水,采用探井地层水分析结果配置模拟地层水作为地层水进行了注水配伍性实验,并进行了阻垢剂性能评价。实验表明S油田注入水含有较高的成垢离子,和地层水不同比例混合后结垢,采用阻垢剂能够有效防止结垢。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油田检测聚合物质量浓度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操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根据聚合物中含氮元素的特性,采用化学发光定氮法对经过预处理的聚合物水溶液进行测定,建立了发光定氮法测定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同的矿化度条件下,聚合物质量浓度检测相对误差小于7%;不同质量浓度不含氮元素的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相对误差小于6%;不同碱度条件下,相对误差小于6%;模拟采出液中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后仍有约50%的原油残留于地下,聚驱后产生的次生大孔道更加严重,致使转水驱后水的指进现象突出,导致最后聚合物不能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水的洗油效率.本文主要从聚合物驱后的存在问题入手,建立了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了多种现场试验,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和微生物驱,通过多种现场试验,摸索出适合港西油田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外某油田属于低温高盐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该油田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常规调剖措施有效期短,效果较差。为此,研究了适用于高矿化度油藏的新型调剖剂。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堵剂适用温度40-80℃,耐矿化度大于1.0×105mg/L。  相似文献   

7.
A区块于1999年投入开发,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注水方式为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目前共有油水井81口,其中采油井63口,注水井18口;区块内断层及裂缝分布复杂,边部地层水活跃,受边水影响,以及开发时间延长,导致油田地层水增加,许多油井见地层水后高含水,控水难度大,造成产量不足、区块地层水推进速度快,油水关系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重点讨论油田地层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影响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化学驱矿场试验是油田增产有效的试验方法,相应融合液体中存有碱和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物,造成了油水乳化严重的特点,因此,通过采方法对油田采集的原始水油混合物进油水的分离试验,并对水包油乳状液的反相破乳剂选择与制备进行细节针对性改进对采出液分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采油技术和油田建设数字化的发展,我国油田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突飞猛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信息化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全面提高了其钻井、采油等流程的作业效率,目前,油田信息化已被公认为是增强石油开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数字油田功不可没.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强化采油技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来源于单一、二元化学驱,以多种驱替剂的协同效应为基础。目前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研究中常用的驱替剂有:碱剂(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三者协同使用就是碱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ASP)。此驱油技术即是三元复合驱。用此种技术开发的井,可简称为三采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水平井钻井技术在我国的油田也发展迅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本文将对对薄层水平钻井的施工工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水平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试验离不开各种资料录取、分析和应用,而地层压力资料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地层压力,保持地层能量,油田才能高产稳产,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注聚前和注聚后,在过渡带试验区关井测试压力恢复曲线,从而获得地层参数,依次评价过渡带试验区注聚合物驱油效果。通过注聚前、注聚后实测压力恢复曲线所得地层参数分析对比、曲线分析,过渡带高含水主力油层注聚合物采油,不仅改变了流体的渗流速度,而且改变了流体的渗流方向,高含水主力油层得到控制,低渗透油层得以加强,油层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的南二、三区由于地层裂缝发育和长期注水导致的地层压力异常等原因,在钻井施工中常发生井漏、井涌,甚至漏喷同层等复杂事故,给钻井施工和井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在优选刚性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密度减轻剂形成低密度钻井液的基础上,再通过加入合成发泡、稳泡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进一步降低钻井液密度,最终形成一套超低密度钻井液技术。室内评价实验表明,该钻井液密度最低能降至0.78 g/cm3,且发泡稳、发泡能力强,对0.250~0.425 mm(40~60目)砂床的封堵承压能力在7.5 MPa以上。现场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井筒压力,使井漏和井涌风险降低,钻井速度提高96%以上,缩短钻井周期12 d,对老区油田复杂区块井控安全和钻井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amsag油田铜钵庙组为大段砾岩和灰岩地层,可钻性级值高,并且地层倾角多数在10°以上,最高达到30°以上,钻井施工中井斜控制极为困难,普遍采用轻压吊打和定向纠斜的方法控制井斜,机械钻速极慢.旋冲钻井技术是利用钻头的冲击动载和静压旋转的联合作用来破岩,其破岩方式决定了该项技术在硬地层钻进中具有破岩效率高、钻头寿命长、井眼规则的特点.从青西油田现场应用经验来看,液动旋冲钻井的机械钻速比采用转盘钻井提高了44%,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井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分析了旋冲钻井技术在蒙古国Tamsag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建议在Tamsag油田开展液动旋冲钻井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渤中28-1S区块潜山油气藏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地层压力系数低,裂缝发育,易发生漏失,钻井难度大.为满足储层保护及安全钻井的需要,研究形成了抗高温和可重复利用的低密度水包油钻井液配方,评价了其钻井液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抑制性、抗污染性和油气层保护能力.结合压力控制钻井工艺,在渤中28-1S油田2口井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油田的原油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石蜡。石蜡会堵塞地层介质孔隙,降低渗透率,改变多孔介质表面和井身表面的润湿性,导致地层损害,最终影响原油采收率。针对采油过程中出现的结蜡现象,研制出一种无毒环保的清蜡剂,该药剂溶蜡速率高。在研制过程中,对各组分对药剂性能影响也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地层注入聚合物进行驱油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驱油的效率,从而提高原油的产量和采油率。聚合物采油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随着聚合物采油的持续进行,每吨聚合物提高原油产量的指数不断的下降,因此需要开展提高注聚合物采油效率的研究。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规律,同时提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对于提高聚合物驱油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测定:化学发光定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聚合物(HPAM)浓度的检测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碘化镉法和浊度法,在实际检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及水质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聚合物的检测结果误差偏大,检测方法受到严重限制,根据聚丙烯酰胺中酰胺基含氮元素的特性,研究并建立了聚丙烯酰胺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化学发光定氮法,对表面活性剂,碱,水质矿3化度的抗干扰情况进行了考查研究,该方法只对氮元素有响应,因此表面活性剂,碱,水质矿化度由于其中基本不含或含少量氮化物,对该方法基本无干扰或干扰很小,较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用样量少,直接检测范围5-100mg/L,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不需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实验对检测人员及环境无危害。  相似文献   

19.
M油田是中海油在伊拉克境内的重要油田,油田的主要目的层为白垩系的MISHRIF地层,岩性为灰岩,地质结构复杂,钻井作业期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为了加快油田的开发,提高油田的产量,开展了钻井提速提效攻关与实践,通过对井身结构优化,对作业程序、井下工具及钻井液体系的优选等一系列技术研究,钻井周期缩短1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部地区灰岩地层某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在钻井开发过程中,防漏堵漏成为制约古近系某油田开发进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灰岩地层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具有裂缝—孔洞双重孔隙介质特征,连通性好,易发生失返性漏失以及灰岩地层承压能力极低,钻井过程中静止不漏,开泵漏失或者承压不能满足下步作业要求。针对南海东部古近系地层某油田漏失特点,结合已钻井漏失情况,分析漏失机理和原因,构建防漏堵漏技术评价方法,形成南海东部古近系某油田防漏堵漏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