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晴怡 《科技和产业》2024,24(11):135-141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而积极推进的新型养老模式。然而,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尚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青岛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讨影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研究发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仍存在老年人养老意识淡薄、服务资源供需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文章以衡阳市为例,在调查衡阳市老龄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的不同需求.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起步晚、问题多、发展慢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参与的主体过于单一,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责任.本文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参与的主体问题展开讨论,论述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各个主体的参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除政府之外的各个主体参与不积极的原因,据此提出促进各个主体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亚芬 《特区经济》2013,(12):146-148
对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实证调研,在对南宁市当前基本养老模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据此提出推进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运行与发展主要应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老年人参与度、针对不同的老年人提供多种类的居家服务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人口加速老龄化使得我国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社会转型,我国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少子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传统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服务,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也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更偏爱在家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成为现实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仍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这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并且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效率,造成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缓慢。因此只有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才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而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提出,老年人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去无疑是一个正确且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破解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中作用日益明显.但是,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单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有效财务监督等.本文就如何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财务管理工作,分别从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财务监管力度、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财务管理、培养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打造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性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必然举措,但全市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方式相对单一,服务的受益面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等问题.市政府应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具有长效服务机制的老服务志愿者制度等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上升的养老需求,兼具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优势的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政府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项目的建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虚置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利用率较低、供需切合度不符以及目标实现情况较差三个方面. 本文以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虚置化现象作为背景,从市场、站内管理以及政府三个方面分析虚置化现象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妍  鲁捷 《辽宁经济》2020,(5):72-7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已凸显出自身的优势。面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提升,多元主体共同供给养老服务成为养老模式变革的新路径。虽然目前多元供给主体已经出现,但是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各供给主体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合作路径,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在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农村社区养老资源却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养老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更加激发了养老矛盾。以老龄化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调查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老龄化衍生出的养老服务问题是养老保障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走社会化养老之路已是必然趋势,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化养老服务探索出的一种主要养老模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双社”(即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结论。最后从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嵌入社区程度、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以及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促进社区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具体建议并进行了研究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明确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内涵及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系统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现状,对目前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老龄化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正从单纯的物质生活向高品位的生活转变,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显著。社区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正在逐步发展,为了促进兰州市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发展,通过对兰州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优势、劣势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兰州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应该提供满足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进行多方合作,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大力倡导社会支持和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5.
金琳 《北方经济》2010,(18):19-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杭州市中高端社区513位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了其潜在需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中高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区居家养老既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也是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文章立足长沙市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模式探索的实地调研,总结长沙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举措,并尝试结合长沙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媛媛 《黑河学刊》2012,(9):180-181
就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而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一种必然选择。从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看,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而采取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和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养老服务体系良性运转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机构运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模资源、经营环境、服务内容、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等维度进行分析,呈现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状况,并结合发展理念、资源协同、供需匹配、产业信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上海市养老服务业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服务民生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目前,由政府投资并经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上海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引入“民办公助”的PPP模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以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相较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较大的优势,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新的选择。然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实践时面临诸多挑战。文章通过SWOT分析研究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提出在现行环境下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