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其发展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从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提出实现东中西互联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扬 《商业时代》2006,(1):77-7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完善我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改进完善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真正向区域旅游功能的转变,是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打破地区垄断,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区间资本流动的分析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瑞  杜跃平 《商场现代化》2005,(35):205-206
资本要素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重要因素.资本在地区间流动,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本、并且通过资本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形成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这样一个类似于"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循环关系,探讨出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问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并对促进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和推动区域问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进入关键期以后,区域产业同构化所带来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治理区域产业同构化,必须突破原有行政区划的局限,立足于更开阔的经济圈发展视角,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在“大市场”、“大区域”内的有效配置与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经济及产业政策协调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而物流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二者间的协调发展能够驱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因此采用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16-2020年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两系统协调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率为轻微无效率类型,江浙沪地区与安徽省之间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并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和第三产业占比对协调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提升协调发展效率角度出发,对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出使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策略,计算了我国自2001年以来到2010全国范围内、四大区域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其变化总趋势以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全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是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就全局来看,东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处于平稳上升阶段,中部地区则呈现下调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表现出了很严重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已经历了多次转变,而根据不同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区域实际,不同时期先后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思想,要从主体功能区定位、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制度创新、培育城市群等方面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本要素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重要因素。资本在地区间流动,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本、并且通过资本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形成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这样一个类似于“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循环关系,探讨出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间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并对促进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和推动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机构往往面临一个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结合问题。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柳林县近年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资源性经济区域金融业兼顾贷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使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策略,计算了我国自2001年以来到2010全国范围内、四大区域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其变化总趋势以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全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是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就全局来看,东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处于平稳上升阶段,中部地区则呈现下调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表现出了很严重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政策     
《中国市场》2010,(38):6-7
国务院 我国产业将向中西部转移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消除三类企业兼并重组制度障碍的内容: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和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地区增产和居民增收提供发展机遇。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阐释了新型城市化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论述了南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和先进经验,提出了南阳市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旨在为南阳市推进区域城镇化建设提出新思路、新论断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十一五”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十一五”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各地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中西部投资速度加快,四大板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赵西君 《中国市场》2012,(16):75-82
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对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新阶段四大阶段。并对1978年以来的表征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以期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区间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锐 《财经论丛》2012,(6):28-34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地区间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剔除共同因子后,因子扩增模型进一步表明,我国资本配置效率近十五年来并未明显提高,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资本误置制约了我国的产业转型、区域平衡和经济增长。改善绩效与协调发展是我国金融部门进一步改革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这是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间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城市密集区域,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区域性公共问题提出的重要任务。一、我国城市间协调发展机制的特征(一)城市政府间合作机制逐步建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针对经济区域曾经建立过一些区域组织,如淮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等,那时的区域组织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因此一些组  相似文献   

17.
李文荣 《市场论坛》2009,(12):25-27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海陆兼备且包含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特殊地理区域,加快海陆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对于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完善交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镇体系、增强投融资能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海陆互动,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随着旅游发展环境复杂程度的日益加深,旅游产业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影响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旅游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旅游管理危机等。我国应从旅游产业生存环境、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对外依存度等三方面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同时,大力提升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安全水平,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规划与区域经济的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栋生 《市场论坛》2006,(12):23-25,12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在国家规划文件中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文章从四大广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支持区域及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区际互动机制构建等层面对规划《纲要》中我国四大广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解读,并指出,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空间布局规制、区域政策和区际互动机制的日趋健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随之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