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在沪深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两权分离度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②当终极控制人为政府时,两权分离度对负债期限结构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债务融资由于不稀释控制权成为终极控制人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手段,又由于长期债务的不易获得性使得短期债务成为其获取控制权私利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能够使用金字塔结构等多种控制权强化方式实现现金流权、投票权、和决策控制权的分离。从不同控制权强化方式出发,建立了分解计算公司终极控制权维度和两权分离度的综合分析框架,整合比较了国际证据。最后将综合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后发现,金字塔结构与单一控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均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单一控制导致两权分离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减损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并且终极控制人通常选择构建两权分离的金字塔结构。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根据2007-2010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本文研究金字塔结构下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对关联交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规模相对越大;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规模相对越小;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增加,关联交易规模将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2010-2012年连续3年共305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主要考虑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性效应的前提下,终极控制人偏爱增加负债来防止其股权受到稀释甚至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比起长期债务,终极控制人更多的选择支配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来谋取控制权私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终极所有权、控制权理论框架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倾向于获得控制权私利,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终极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并没有加剧这一现象,但除控股股东外的其他股东并没有起到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家族企业的负债水平要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不如国家和其他类型企业强烈。  相似文献   

6.
贺晔  裴苗苗 《财经界(学术)》2013,(12):27-28,139
本文以2009-2011年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来分析终极控制人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作用。本文实证分析了存在终极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互分离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较高的现金流权对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其资产负债率就会越高;同时较高的现金流权会有效的制约终极控制人为获取私益不断扩张负债融资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终极控制权背景下企业过度投资和债务约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控制权控股比例的上升,提高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有激励效应.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减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结构中的短期融资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长期债务对过度投资有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8.
以200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而且与终极产权角度确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分散度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事务所特征、董事会特征、公司规模、债务水平以及利润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分散度显著正相关,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而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标的资产“高溢价”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资产承诺业绩未达标事件激增,其中尤以定增并购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关联交易最为突出。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07-2018年对终极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实施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终极控制权特征对标的资产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定增标的资产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负相关,两权分离度、控制权复杂度、定增前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终极控制人在董事会占据席位的比例越大,经理人由终极控制人任命或担任的,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民营性质的相较于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反映了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下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地位显著影响定增标的资产估值,虚增的注入资产价值加剧了定增并购中的业绩承诺风险。终极控制人借助定增并购资产估值转移上市公司财富行为更具隐蔽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需关注定增并购资产估值环节,有效预防业绩承诺风险。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特征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决策动机,进而影响其首发股份减持幅度。以2009-2014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际控制人在首发股份解禁后减持比例与其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进行内部交易和减持实现权力变现的行为普遍存在,对中小股东及市场公平性造成一定影响,权力难以得到约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考虑在治理结构上适当降低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终极控制权,外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控制权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减持行为、力度与企业业绩并无显著影响,对此类减持行为需要持更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减持动机;由此也需要认识到,控制权变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之一,新进入的资本有可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正面作用,这在控制权过高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股东间代理问题视角,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薪酬的过度支付是否会成为控股股东实现控制权私利的一种路径。研究发现:在地方国企中,高管薪酬水平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但这一结论在央企和民营企业中均不成立。这表明地方国企高管薪酬决定存在明显的掏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具有政策启示涵义。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A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上市证券公司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相关的财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以及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法来对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与公司竞争力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两权分离度同国内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描述分析,得知两者的关系呈现了“倒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研究公司治理的学者均发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通过一系列手段攫取控制权私利,但是由于其隐蔽性,控制权私利的测度问题一直是各国学者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控制权私立的相关研究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与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所有权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低,控股股东越有动机以较少的现金流投入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以便于通过财富放大效应进行掏空和寻租来谋取控制权私利;但是,当企业由国有企业控制而非民营企业控制时,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分离度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敏感度降低,原因在于,在当前转轨经济阶段,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公有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种替代性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按照年度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在较大程度的减少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股权激励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通过进一步考察终极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调节作用时发现,在民企中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显著好于国企。同时还发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能够提升股权激励发挥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而在两权匹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度会减弱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终极控制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行业中。本文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家电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控制层级对家电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家电企业绩效与现金流权成正相关关系,与两权分离度、控制层级成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以家电行业为例,为我国股权结构完善及保护中小股东提供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2004—2007年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终极产权的视角剖析了终极控制人及其控制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终极产权性质及其对应的控制权结构是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终极控制人的投票权和现金流量权比例,对股利支付的可能性和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三一重工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所持有的的所有权(现金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起到了利益汇聚的激励效应,并且随着其所有权比例的上升,公司治理绩效随之提高。同时,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虽然通过采用金字塔控股结构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用较少的所有权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权,但是两权分离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即两权分离并未产生隧道挖掘的防御效应。但是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