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诉讼费是指当事人在进行民事、经济、行政及其他法律行为过程中,向人民法院交纳的案件受理费。诉讼费不是行政性收费,也不同于一般的规费其管理与核算有其特殊性。现对基层法院如何对诉讼费进行管理和核算,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是查明被执行财产状况的发现程序。查明执行案件的事实,有赖于证据的科学运用。在对执行案件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中,应当坚持主动调查规则、有限调查规则、权利保护规则、当事人参与规则,以保证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提高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4):I0005-I0005
天津市河北区法院日前推出六项帮扶企业举措,加大司法服务力度。 这些举措包括:一是对帮扶企业提起诉讼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热情接待,及时提供诉讼指导,做到快速立案,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对帮扶企业立案时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时,全力提供司法救助,积极为企业减免缓诉讼费。三是对帮扶企业慎用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西振 《魅力中国》2013,(20):34-34
在洛阳铁路法院的执行案件中,近几年,涉及婚姻家庭纠纷的案件有不断攀升的趋势,2011年占执行案件总数的25%,2012年占执行案件总数的39%,2013年1、2月份占执行案件总数的42%。在此类执行案件纠纷中,申请执行人往往是妇女、老人以及未成年人,其执行内容大多涉及的都是当事人的生存和生活、家庭和睦和人身权益,如申请抚养费、探视权及房产纠纷等,如果此类案件执行不能或执行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讲求该类型案件的执行技巧,以尽量减少当事人对立情绪,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笔者就执行此类纠纷案件中的执行方法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索基层法院司法救助新型运行机制,推进司法救助标准化工作,切实解决困难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东丽区人民法院大力加强司法救助工作。今年以来,该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件,发放救助款38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法院执行程序中因出现违法执行和执行错误的行为而损害当事人或案外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当事人正当的权利得不到主张,应该给予保护的利益无法实现,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由于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都没有针对上述内容具体规定救济措施,发生此类案件时,当事人无法寻求一种合理的司法手段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认为在执行程序中建立执行听证制度监督执行,不仅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保证法院执行活动在程…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目的是保障民事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需要发挥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然而在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却没有得到较好程度的保护,尤其是在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法院也面临着"执行难"、"和解难"的问题。案件的长期不结,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解决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倩倩 《魅力中国》2014,(12):307-307
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和解制度在民事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制度有效的缓解了司法实践的压力,同时也极大的发挥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运用。执行和解的产生和履行必然会对执行程序产生影响。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民事执行和解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天保 《发展》2012,(7):49-49
《民事诉讼法》第五章中的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中第五十六条规定:“第三人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曾出现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本文以案例剖析如何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不履行职权、滥用职权、甚至枉法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降低了审判机关的社会威信。因此,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的监督则被专家、学者一再提出,希望通过这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来改变民事执行中“执行难”、“执行乱”等问题,本文就检察监督的依据以及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游劝荣 《开放潮》2004,(11):4-4
为落实司法为民的原则,让困难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福建省决定进一步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今后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和农村“五保户”提起的诉讼案件,司法机关将一律免诉讼费,相应地法律援助的范围也将与之“共舞”,不断扩大,“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白律师信箱     
尊敬的白律师: 我从贵刊上看到您的信箱,现在有一件涉及我本身的案件问题,急需向您请教,请您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我将十分感谢! 我向您请教的问题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经济案件判决,尤其是对已经执行完毕的案件,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案确有错误,能否再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推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对已经执行的财产,能否返还? 读者 钟毅钟毅先生: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经济案件的调解和判决难以执行,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执法活动。由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及时兑现,有的群众称法院的调解是“空调”,判决是“白判”。这既不刮于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威信,阻碍了民事、经济关系的正常流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执行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是当前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执行难”的成因执行难的成因是多元的,但总的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执…  相似文献   

14.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艾围利 《宁波经济》2009,(9):32-35,39
事实上,在存在民事习惯的场合,民事主体通常会按照民事习惯的内容作为或不作为,不会考虑民事法律规范的存在或者根本不知道民事法律规范是否存在。民事习惯在进入司法领域的过程中,首先是被当作“证明对象”来看待,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主张存在此项民事习惯的当事人依法提供证据;同时法院依职权对该主张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宁波经济》2005,(2):31-33,16
我国民事审判效率的低下阻碍了诉讼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功用的发挥。围绕如何减轻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讼累,司法理论界及实务界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制度的变革首先需要观念的更新。由于新旧司法理念的交杂,使得这些创新之举缺乏统一的理念作指导。本文以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为视角,对影响审判效率的传统司法理念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从理念上保障制度设计完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导致我国长期以来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对民事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纵观国外和其他地区的民事执行机构的设置,皆采取了分权制约,由不同的法官或者法官与行政执行人员分享执行权,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制。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司法体制,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置执行权的分权机制,外部明确检察院对法院执行的监督,才能最终保障当事人与案外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车陆洲 《理论观察》2014,(10):83-84
2012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之时,对执行和解所在条款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申请执行人在受到欺诈、胁迫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情况,并将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主体扩展至当事人双方。但是遗憾的是我国依旧没有从立法层面明确执行和解协议的可诉性。而产生可诉性问题争议之根本则需追溯至对执行和解定义及性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定了国内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应诉管辖是当事人处分权在管辖上的具体体现,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意思自治权,使管辖错误合法化的同时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应诉管辖制度相关规定及理论研究不足,不利于应诉管辖制度立法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应诉管辖理论,根据我国司法现状完善相关规定,以便更好的适用国内民事纠纷案件,符合民事诉讼法改革的原意。  相似文献   

20.
网络侵权案件地域性管辖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琳  曹哲 《特区经济》2008,(11):243-244
网络空间的全球化和虚拟化使网络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界限变得模糊,也使得传统民事司法管辖的基础受到动摇和冲击。通过对网络侵权案件适用传统管辖规则的困境分析,提出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应以当事人住所地作为一般管辖基础、在确定具体管辖法院时坚持"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一系列的指标以作为认定"最密切联系"的依据的网络侵权案件管辖体系模型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