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结构呈现高收入者少,中间收入者少,低收入者多的"金字塔"结构,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指出,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消费、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政治文明和文化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和消费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纪瑞 《消费经济》2005,21(4):17-21,26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政治上、经济发展上、分配关系上和扩大社会中间阶层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中产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异同,指出国内对如何界定中等收入者群体认识不同、标准不同,抽样调查样本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认为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标准是人均年收入多少及家庭年收入多少,并估算了相应数据。分析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征,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促进消费有很大意义。知识、资本、技术(技能)、能力在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使广大农民有能力、有机会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农民工、私营企业者、个体工商户、农业大户是农村中最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为此,应该从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户籍一体化、加强教育和培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金融等方面入手,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4.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报告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中产阶层,但比重很小.要扩大其比重必须以邓小平"先富、后富"理论为指导,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放宽政策,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结果是改善我国社会结构,实现这一目标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切忌大搞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5.
《商》2015,(21)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能否健康、高效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1988—2010年的微观收入数据,利用部分排序法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年份中全国和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中等收入者比重远远高于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高端和低端收入群体比重逐步上升,加剧了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者在国家所占比重越大,国家和社会就越稳定。新形势下我国扩大内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表明当前我国正力图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时,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对收入分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正在崛起, 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 我国中等收入人数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过小,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以稳固小康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中国物价》2014,(1):94-97
在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作用机理后,发现两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均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31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密度曲线,验证了以上结论。对大部分省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而言,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而且贡献度逐步上升,收入分配正逐步由正效应向负效应转变,而且贡献度逐步下降。结合分析结论,文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是收入差距大。出路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培育中产阶层,不仅缓解矛盾,并能关怀弱势群体、扶植大众消费、实现全面小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造福人民,长治久安。中等收入的标准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占全人口的比重也要恰当,并分步骤。这要有一套对策,着力于理顺分配关系,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黄华绮 《商场现代化》2006,(10):258-25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收入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太小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橄榄型”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实现这一转变的重点是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12.
《南方周末》6月1日刊登记者专稿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召开会议。此次会议提出的总体措施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13.
瑞典和德国的中产阶级演进与中国未来社会阶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们在2003年开展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并于当年底对瑞典和德国的中产阶级状况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先后拜访了瑞典社会保障部和斯德哥尔摩省社会保障局,柏林议会和德国工会杜塞尔多夫地区分部。  相似文献   

14.
拥有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表征。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合理的社会制度设置在社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有利于改变当前社会结构。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相关的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制度,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从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供制度性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背景下,对我国中等收入标准界定方法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为了使标准的界定有根可循,本文提出了六个原则:可支配收入原则、可比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得到的我国中等收入基本标准为个人可支配收入5万12.5万元,并可利用物价指数和空间价格指数对其进行调整得到动态标准和地区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最近政府一系列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举措成了一个牵动各界神经的、最引人注目的话题。“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是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上提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的起点。同时,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者群体素质高,消费特征明显,对国内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增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消费需求,需要政府、企业和中等收入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则必须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是贯彻落实中央党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精神,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保障。如何启动农村消费,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内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少数人极力散布他们对贫富差别过大的原因所做的歪曲解释,把大众对于腐败的义愤引向了错误的方向。他指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一再重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和发挥专业人员积极性的政策.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已经确定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正确方针,但在几次"左"倾思想回潮中,传统路线的支持者仍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