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CAFTA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9~2006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EHP)贸易流量数据,应用贸易比重指数和行业贸易引力模型,评估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CAFTA对成员国的EHP区内出口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同时对东盟五国之间和区外国家与成员国的EHP进出口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在CAFTA今后的建设中,成员国应该采取措施,在促进区内贸易扩大的同时,减少对区外的贸易转移,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中国和东盟如期完成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正式步入零关税时代.贸易自由化和产品内分工程度的深化,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污染密集型产品贸易引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转移问题将会给双边贸易带来更大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东盟结束了十年长跑,最终步入"零关税"时代.今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6国之间90%的贸易产品实行零关税,到2015年零关税的范围扩大至整个东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间的双边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决定因素。中国的GDP、东盟国家国的GDP和人均GDP对于中国-东盟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国的人均GDP和距离对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10国除敏感产品外,其他产品都享受零关税待遇。分析认为,两大经济体之间步入了零关税时代,这势必对泉州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给泉州的企业和居民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和东盟水产品贸易五个主要国家及CAFTA外其他几个代表国家的贸易数据,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在CAFTA框架下双边水产品的贸易创造净效应,并从贸易指数入手分析双边的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以评析贸易潜力,旨在为我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的产业升级和贸易福利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丽群 《商》2012,(22):60-61
东盟五国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局势的影响,因此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也会随即改变。本文研究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危机前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旨在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地缘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及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阐述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东盟等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的重要方向,对于各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启动后,双方农产品贸易逐步实现了自由化。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也开始进入新阶段。本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和商务部贸易数据库,对2011—2021年这十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市场和产品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针对当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不平衡、农产品附加值低、交通物流设施不完善和长期存在逆差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3.
3月28日,东盟10国和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主管部门高官会聚中国绿城南宁,共同商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筹备工作并达成共识。东盟10国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官员和中国商务部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高官会。东盟国家和中国投资促进主管部门的高官也应邀参加。与会代表就第十届博览会推动各方贸易、投资、服务等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RCEP的生效将会使中国与东盟经贸交往进入更加积极发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发展的历史进程着手,进而分析东盟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剖析RCEP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助力中国与东盟更深层次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6.
11国共办服务自贸区面向全球开放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搭建了友好交流、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7.
8月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自贸区将于201O年1月1日如期建成,这将是世界上消费者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九成以上的贸易产品关税将为零,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10国的经贸合作真正进入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是唯一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开展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度指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其他东盟主要国家在工艺品和新媒体上互补性较大。就竞争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的竞争性相对较小,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世界创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较激烈。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增加彼此产品的差异性,促进双方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升我国出口食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东盟是其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双方农产品贸易由来已久。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10年之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协定。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