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仅仅从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住房问题,要区别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不同属性.住房首先是满足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品,是劳动者的一种“客观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定住房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我国住房问题的产生与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背离满足“客观需要”这一本质属性直接相关,具体体现在住房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化;住房属性的资本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住房问题必须要回归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的属性;合理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坚决打击住房投机行为,适时转变住房上涨预期以及培养“以租代购”的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2009,(2):43-43
据悉,广东省建设厅正在编制全省住房保障规划(2009年2011年),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渠道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由省政府领导与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签订年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目标责任书,争取珠江三角洲先行一步用不到3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若单纯依靠政府供应保障性住房,仅解决北京市户籍内人口的住房问题就需要至少10年,如果考虑暂住人口的住房需求,那么全面解决住房问题的时间将至少翻一番。因此,构建多渠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是解决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关键。对此,应科学衡量保障性住房相关指标,并以此确定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严格管理土地出让收益;促进和规范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发展,盘活存量房;实施只租不售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建立和完善动态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住房问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政治问题,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积极探索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着力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房改中,不少人提出鼓励个人买房,其理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有利于缓解住房供求矛盾,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人民的住房问题,国家及地方的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为新建和维修住房投入300多亿元。尽管如此,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住房供求矛盾很大。据1985年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城镇缺房户占普查户的26.5%,其中城市高达28.78%,而从已有住房看则大都标准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7.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在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消费问题而推行的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储金制度。它是政府为了解决广大职工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设定宗旨是一种国家支持的社会自助形式,通过金融互助,增强缴存公积金的职工的购房支付能力。随着公积金制度的推进,它给许多人带来实惠,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确确实实是一项惠民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政府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采取的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即建设由政府扶持、保本微利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向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此外还有少量的廉租住房提供给最低收入者家庭,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似乎叫好不叫座。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不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对我国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就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宇见 《新经济》2014,(4):61-62
近几年来,房价持续走高,致使住房公积金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许多职工因不能使用住房公积金,而怨言颇多,有的地方甚至已出现了套取住房公积金的违规行为.加之,一些地方在制订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时,未能很好地考虑职工利益,或执行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不到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缴存职工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不信任.因此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应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高房价下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需求,同时提高管理人员执行政策的能力,以满足缴存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 住房问题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大问题。我国现行的住房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国家为城使居民建房花了大量投资,却不能从经济机制上制约住房问题上的不合理需求,住房分配上的不公正,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有关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明确指出:从1988年起,用三、五年时间把住房制度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开。面临住房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全国城镇居民势必要作出住房方案选择。本文拟从住房方案经济分析的角度,研究购房和租房的经济比较模型,以有助于城镇居民作出住房决策。一、影响住房方案选择的经济因素住房决策是指在购房和租房方案中作出最佳选择,其中主要指方案的经济比较。房屋使  相似文献   

11.
城镇住房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基本状况,介绍了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一些国外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建立我国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这一制度应属于社会福利,主要由政府负责。具体包括:第一,地方政府在进行住房社会保障时要困地制宜,量力而行。第二,建立这一制度的资金(实物)来源结构和运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实施这一制度应注意的问题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8年以取消福利分房为标志的中国住房制度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住房市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身的住房问题.但自2004年以来房价开始快速上涨,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上涨过快,上涨速度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购买能力,按照价值规律的原则,目前房价已偏离了本身的价值,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人大、政协代表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住房问题,集中反映了对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重视程度,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大事,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房价的上涨,是我们共同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从2005年开始房价急剧地上涨,让住房问题成了社会的关注话题.房价居高不下,使得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住房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实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普遍采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住房保障.本文会对成都市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总结出成都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属于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形式,是房改的中心环节。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及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缴存的具有保障性和互助性的职工个人住房基金。至1998年底,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量已达1200亿元。实践证明,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转变住房分配机制,可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解决住房问题的筹资机制,城市可以因此筹集一批稳定的资金,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通过向单位发放住房贷款可以加快单位的住房建设,有利于住房资金的短期周转和政策性抵押贷款制度的建立,可以减轻职工贷款购房的还款负担,逐步提高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但随着住房公积金归集量的增大,在住房公积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住房资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不规范,挤占、挪用住房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住宅问题》是专门研究住房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一百四十多年来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住房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并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20世纪资本主义住房政策的演变证明了恩格斯的观点.通过住房所有权意识形态、公共住房私有化、基于资产的福利政策和管制放松等措施,住房金融化模式为资本过度积累提供了暂时性的解决方案,其实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金融化,属于更广义的日常生活金融化的一部分.住房金融化模式具有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弊病,在一些方面更甚以往,因此注定会以失败结束.《论住宅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启示意义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止资本在住房领域无序扩张;贯彻“房住不炒”的原则,警惕住房和租房的金融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住房组织是欧洲国家住房制度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对各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对住房合作社和住房协会两种非盈利住房组织发展情况的分析,归纳总结其基本发展经验,有利于拓宽我国住房体系建设思路。培育非营利住房组织对于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打破房地产企业的垄断、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鉴欧洲国家非营利住房组织的发展经验,构建我国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吕萍  甄辉  丁富军 《经济地理》2012,32(10):108-113,176
构建了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吸引力—吸纳力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模拟,将其分别按照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的大小划为"四型九类"地区,并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都较高的Ⅰ型地区是农民工住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可分别采取园区配建型、公共租赁型、市政改造型、商业配建型和市民化型方式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Ⅱ型地区要充分挖掘住房市场潜力,结合公共租赁型方式共同促进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Ⅲ型地区和Ⅳ型地区则要进一步规范租屋管理,同时采用准市民化型住房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18.
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解决好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城镇住房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住房政策的主体目标,各国政府在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加快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住房制度、农村住房消费、农村住房质量是我国农村住房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当前,农民住房独立于公共政策体系,存在“自建自管自用自灭”局面.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研究,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引导,加强合理规划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