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市化的表述方式,其突出了小城镇在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特”在何处,深刻理解把握我国城市化战略的精神实质,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明 《广西经济》2004,(1):22-23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渐成熟,“十五”期间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这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为实施好桂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战略,我们围绕发展桂西北中心城市,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而且也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工业占50.9%,服务业占33.2%,农业仅占15.9%;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严重影响着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城市化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城市化的意义和规律,对理清城市化的发展思路,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少维 《发展》2001,(12):40-42
在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将城镇化单列一章,在2001年的两会上,关于“十五”计划的纲要中又再次强调了城镇的作用,表明中央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态度和决心。那么,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有何裨益,我国该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走城市化之路是大势所趋从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明显低于工业化水平。这种发展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的难题,集中资源在一段时间中迅速推进了工业化。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展,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决定》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凸显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十五”时期,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期间以及此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十一五”即将开始,未来的城镇化目标和道路应该如何选择?可能面临哪些难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勇博士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而且也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工业占50.9%,服务业占33.2%,农业仅占15.9%;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严重影响着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靠什么?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议程人们的共识。为此,国家在“十五”期间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政策性问题之一,并提出不失时机地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预计在201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42%左右。城市化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城市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地  相似文献   

10.
《四川经济研究》2004,(11):37-39
从世界范围看,都统称“城市化”,然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决定了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国家从中国特色出发,虽然早就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但是,包括学术界在内的诸多研究成果中都尚未见到对城镇化的定义。本书作者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大胆科学地对城镇化下了定义。“城镇化是以人口地域集聚为标志,以二、三产业集聚为支撑,以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为保障,以社会化管理为手段,从而实现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体功能导引下的我国城镇化发展多维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认为,21世纪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根据每一个区域鲜明的城镇化发展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是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结合其社会、人口、地理环境的实际,相应确定重点发展什么,积极发展什么,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一、遵循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扎扎实实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的实践证明,城市化过程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五”时期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把城市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施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十五”计划纲要》所指出的:“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日本的城市化又有新的进展,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小城市呈现“跃进式”发展,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在我国当前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期,研究日本小城市的及成功经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恒 《理论观察》2011,(4):97-9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要想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偏差。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城镇化发展方式,需要从外延式城镇化向提高城镇产业聚集水平和人口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城镇内生发展能力的内敛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应重视城市的科学发展。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需要搞清楚的时代新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程必定研究员的新著《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报告对四种城镇化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其对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实施城镇化战略。根据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不少省市均把城市化作为“十五”重要战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笔认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实际工作中须坚持以下六项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云南财贸学院主办,云南财贸学院经济系和《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承办的2005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9~30日在昆明召开。参会代表就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一、关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问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叫做城镇化是比较适当的,可以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蕴含了我们对小城镇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和农村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