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01年央行发布“195号文件”以来,一系列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相继出台,使得近来房地产商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定融资格局受到很大的挑战。长期以来,贷款作为我国房地产融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其波动成为影响房地产融资总体状况的关键。从房地产贷款内部结构看,最主要的两部分是开发商贷款与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二者在资金运行特征上差异较大,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央行发布“195号文件”以来,一系列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相继出台,使得近来房地产商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定融资格局受到很大的挑战。长期以来,贷款作为我国房地产融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其波动成为影响房地产融资总体状况的关键。从房地产贷款内部结构看,最主要的两部分是开发商贷款与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二者在资金运行特征上差异较大,应区别对待。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持续下降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截至2005年9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幅比上年末下降9.7%,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886…  相似文献   

3.
周芸  熊寿峰 《发展》2007,(6):60-61
2006年至今,我国政府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覆盖面广的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的市场降温。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与规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的城市,宏观调控已经慢慢地显现出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尹中立 《首都经济》2004,(11):78-79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迅猛,2003年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在很多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就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投资迅速扩大的时候,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滞后渐渐显现出来,其行业融资的7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这样的融资结构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而且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2003年121号文件出台后,房地产融资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发展房地产基金是解决房地产行业融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第三产业引进外资政策已出台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在商业、外贸、交通运输、航空、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以及认证机构等领域吸引外商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国家对第三产业引进外资的政策内容主要是,允许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和五个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6.
银行资产多样化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银行参与房地产金融活动成为其资产多样化的又一个方面。商业银行参与房地产金融的融资活动主要就是房地产贷款。去年我国把住房建设作为保证经济增长率达到8%的四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信贷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就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因此,加强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分析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揭示了房地产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在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房地产价格不合理持续上涨、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日益增加、市场运作不规范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国家也曾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立足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土地、金融、税收、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思路与方法,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融资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尤其是随着央行121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房地产类企业逐渐遇到了融资瓶颈。众多房地产企业开始寻觅新的融资工具,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信托融资。房地产金融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产业投资基金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也成为媒体和各种房地产金融研讨会所讨论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新财经》2014,(2):74-75
“中国人要感谢影子银行,囚为影子银行在忍辱负重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创新。”107号文出台后,在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业内人士纷纷对文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这是对影子银行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的认为文件对于银子银行的定义和分类不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