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一鸣 《亚太经济》2003,(1):25-27,31
目前“10+3”机制仍只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初始形态,它的发展与成熟有赖于地区大国间的精诚合作。而被人们普遍看作东亚经济合作主导力量的日本很难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这是因为:第一,日本严重缺乏亚洲认同;第二,日美联盟的存在使日本不会真正“返亚”;第三,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束缚了日本的手脚;第四,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使日本对东亚经济合作抱有戒心。  相似文献   

2.
东亚自由贸易区强势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光旖旎的东亚地区,一个拥有20亿人口,经济规模达2.4万亿美元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即将浮出水面。将于2010年正式建立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的突出表现之一。如果今后日本和韩国也加入的话,这个包含13个亚洲国家(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区足可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鼎足而立,成为全球三大经济共同体之一,而中国将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形式“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本文所称东亚地区专指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80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各国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分别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由此,东亚地区内部市场已出现了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接力机制,以及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始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向亚洲北部的日本韩国和中国求助,即“10 3”的形成。但由于东亚地区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各国发展上的巨大差异.10 3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的经济安排.特别是自由化方面。与欧洲的EU和北美洲的NAFTA相比,作为世界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构想的建立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下产生的。文章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首先应加强三大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其次应在双边合作与小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在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形成“东盟共同体”。作者还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宗旨、原则和运作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14至15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21世纪初期东亚汇率合作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流学者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1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会议发言。会议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晓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教授致开幕词。研讨会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俊江教授、南开大学戴金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雷达教授分别主持。与会代表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1.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东亚金融合作与汇率合作。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北京师范大学贺力平教授指出,东亚经济体对外经济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亚洲化”倾向,同时,美国、中国及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一、东亚经济的繁荣东亚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和东盟五国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也可以称做是西太平洋地区。这一地区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0,人口却占1/3,GNP约占1/5。这个在近代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相对停滞和落后的地区,在近几十年内却取得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而成为当今世界“增长的中心”。如果追溯东亚经济的跃进,还应从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日本从50年代到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进入70年代东盟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27):25-26
由泰国货币泰铢暴跌引发的东亚整体经济混乱——即“亚洲货币危机”——距今已经10年。在那之后,亚洲经济因中国快速增长和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动向而产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就与10年前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与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和参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那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是什么?本文从下述五个方面论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 一、从东亚与北美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的地域范围包括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的亚太地区),合作的中心区域是亚洲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狭义的亚太地区),合作的双方主要是东亚和北美的国家和地区。虽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的东亚是指地理上的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20世纪末世界经济逐渐呈现西欧、北美、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同西欧、北美相比,东亚依然是一个制度性经济合作较薄弱的地区,除正在成长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东亚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过,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催生的"10+3"似乎正在改写这一历史,此后东亚经济合作便被提上地区议事日程.然而到目前为止,东亚经济合作仍只处在形成共识阶段,并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有鉴于此,对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模式以及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崔聪 《中国经贸》2014,(6):204-204
东亚经济一体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东盟10+3国家在此次危机中认识到区域金融合作对抗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本文着眼于在此过程中建立的清迈协议及其多边机制,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向亚洲货币基金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东盟十个成员国表示,将与中、日、韩三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2001年3月28日,中国与东盟同时宣布, 在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下,正式成立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研究论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因此,除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外,“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股新兴的力量,它将对我国带来深远影响,值得重视。 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2000年11月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其实,早在1990年…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在欧洲早已出现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并将在1992年实行金融自由化;美国也签定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也不甘示弱,相继推出了“东亚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等一系列亚洲经济合作设想,试图在亚洲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为此,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越来越集中在亚洲地区。本文着重分析日本对亚洲的新经济战略,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一、日本的亚洲新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7.
8月26-27日,东亚经贸部长系列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率团先后出席了第13次中国-东盟、第17次东盟-中日韩、第2次东亚峰会国家(EAS)经贸部长会议和第2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相对缓慢的发展和理论上的反复探讨之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首先,5月于伊斯坦布尔召开的“ASEAN+3”财长会议成为继2000年清迈会议后在货币合作领域获得较大成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各方就改善《清迈倡议》(CMI)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加强区域经济共同监督机制,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等问题达成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共识;其次,“东亚  相似文献   

19.
建造“东亚经济圈”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别分析中、日、韩、印4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建造“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障碍,认为4个“1 10”不等于“4 10’,但4个“1 10”构想的实现,是实现“4 10”构想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东亚经济圈”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