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近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与Tobit模型对全国及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探究效率分解结构及制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在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差距在逐步缩小。环境因素影响实证显示科技资源投入、教育资源投入、地区经济发展、工业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水平等环境因子对不同区域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各地需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以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其次,运用Moran’s I指数值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中的SEM模型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集聚特征,局域上呈现空间溢出效应;R&D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对外开放度、外部技术获取、企业规模等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产权结构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非国有高技术企业更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山东省高技术产业2001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资本投入弹性和人员投入弹性,并考察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企业利润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对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但仍然较低;(2)山东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弹性不足;(3)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对山东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显著,而企业利润和政府扶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数据为样本,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进行了重新估计。研究发现,在剥离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均值只有0.381,低于调整前的整体均值0.688,尚有超过60%的提升空间,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其整体提升的主要因素。本文结论可以更加客观的认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真实效率,对于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据包络的方法估计了样本期间内中国27个省区市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得出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较低,均值仅为0.4648,但是呈波动增长趋势。在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的竞争程度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企业规模、金融发展水平与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其更细致地划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构建了两阶段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更注重了中间投入产出的指标,并使用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类15个细分子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创新效率测算,针对测算结果进行动态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无论是整体还是两个子阶段都存在很大差异,4个评价期内的变化也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行业发展建议,为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提高产学研创新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模型簇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对于提高资源禀赋要素发挥最优推动创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研究在综合运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BCC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间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并对规模收益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高低区分,并对整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排序;最后,针对测算结果,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今后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Jeffrey Wurgler弹性系数模型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资本配置效率,并从行业特征角度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大部分产业仅在当期显著为正;(2)企业规模、行业成长性与资本配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市场集中度、外资参与度、产权结构则对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DEA的BC2模型测算2008—2012年中国大陆沿海地区11个省市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并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11个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研究表明除少数欠发达省份外,大部分省份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纯技术效率相对较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对TFP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刻画了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把创新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1.
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它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从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挖掘其潜力,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利用改进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无效率值均为0,西部和东北地区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二者变化并不大,但是中部地区变化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研发的无效率因素中政府冗余投入最大;"十一五"区间大多数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均向集约式协同发展模式靠拢。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加强各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和促进科技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明晰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点。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2003—2008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为非有效。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且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技术衰退问题,医疗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要解决河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提高技术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刻画了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把创新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发展存在非均衡性,从行业异质性视角研究区域人才聚集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模型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研究,从创新成果产出和产品产出两个角度分析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技术获取改造经费支出以及总资产的条件下,总体上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产品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成果产出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R&D投入与技术进步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波动模型,研究了R&D投入驱动技术进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调整机制.结论认为,创新难度加大和R&D投入边际收益递减导致高技术产业中长期技术进步的R&D投入弹性由显著变为不显著,高技术产品的创新速度加快和R&D投入效率提升使得短期技术进步的R&D投入弹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干中学"效应、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使得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长期贡献和短期贡献逐渐增加.高技术产业中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逐渐改观,长期中人力资本的贡献开始显现.此外,我国高技术产业中技术进步受到冲击后返回至均衡路径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自我调整机制趋于完善,技术进步的"惯性"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对制造业28个行业内资企业、外资企业2000-2009年历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继续加大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制造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加大投入,着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化可以促进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并缓解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Brusselator模型进行经济学转译,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二维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推导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并可进一步运用“全局熵—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刻画系统耗散演化的过程。采用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相应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天津、上海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形成耗散结构,大部分地区虽未形成耗散结构但正向耗散结构演进;样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二维框架整体呈现“Ⅲ象限→Ⅱ象限→Ⅰ象限”的演化趋势,且“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的评价值趋于提高,同时各地也具有不同的耗散演化特征。在增加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创新环境的改善,并积极构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各地区既要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也应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进。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深度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进行协同创新的程度,不同的高技术产业行业,其协同创新深度存在较大差距.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与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例,采用2010年~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研究政府研发投入强度、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速度、企业利润水平等因素对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政府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深度正相关,其中,政府研发投入强度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协同创新深度的主导作用更大.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其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理不同:从市场结构来看,垄断不利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协同创新,但却会促使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进行协同创新;从企业规模来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深度无关,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深度负相关;从利润水平来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与协同创新深度负相关,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与协同创新深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