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和内固定选择。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区骨折患者108例,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08例患者中102例获得随访,其中优95例(93.1%),良7例(6.9%)。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在创伤和出血方面,PFN优于DSH。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DHS及PFNA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固定治疗方法.随机分为PFNA组37例,DHS组3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DHS (P<0.05).经过观察评分,PFNA组的优良率为91.89%,DHS组的优良率为71.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多发病,常见于老年人,此类骨折愈合能力降低,PFNA不但能够给予坚强的固定,又允许早期下地活动,更加适合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以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治疗。收集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同时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的对比无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康复较快,其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平均值在85分以上;同时,并发症也显著减少。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于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骨科经X线、CT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23例。DHS组患者行DHS内固定术治疗, PFN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性愈合时间。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是一种创伤小、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且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在治疗后骨折均愈合,且相对于DHS组,PFNA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小,切口长度较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小,髋关节功能评定良好,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取DHS和PFNA治疗均有临床疗效,且PFNA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接骨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4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本组194例患者中,优18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9.0%。本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螺钉断裂及钢板断裂现象的发生,所有骨折均愈合,未见股骨头坏死,除2例可之外,其他患者基本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接骨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设计合理,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有效放置髋内翻,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 年1月~2011 年1 月,我院对2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经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经6~24 月,平均15.8 月随访,按黄公怡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8 例,良12 例,差4 例.结论 微创经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固定BO 原理.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愈后优良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抽取选取2006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麻醉完成之后,就采用DHS治疗。结果术后在3~18个月时间内对本组10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9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6周都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出现伤口感染,未出现血管损伤,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按照用Lazzcano标准评定,6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优,24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良,16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可,无一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差。没有出现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不会出现褥疮、肺炎、创性关节炎,可以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固定可靠、牢固,是一种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对髋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SS)、骨密度、钙磷代谢及骨形成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S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股骨粗隆、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磷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GP、PINP、BL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提升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比较三种术式治疗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三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C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显著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提高内固定系统稳定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丢失,提高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具有易操作、创伤小的优势,综合疗效优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II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I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与II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组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少、疗效更好,与II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92例,将其分为A、B、C、D组,各48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骨科牵引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骨科手术治疗,C组患者在骨科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D组患者在骨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92例患者均进行3~24个月的随访,B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为62.5%,明显高于A组的52.1%;C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为91.7%,明显优于B组;D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为95.8%,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综合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所收治的2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髁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h,平均1.3h,失血量100~400ml,平均200ml,随访时间6~8个月,X线检查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切割股骨头、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也未出现畸形愈合的现象,均顺利愈合出院,平均愈合时间为3.8个月。基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来制订疗效标准:优1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倒置使用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行、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经济实用、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深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收治的98例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AO分型分为A、B、C三种类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以及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不同方法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三组中,A、B型骨折复位的优良率评分统计学显示无显著性差别;C型患者中无论是功能评分还是复位评分"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对于A、B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就髁钢板固定治疗与LISS钢板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LISS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髁钢板组(P<0.05),总优良率略高于髁钢板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采用LISS钢板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骨折愈合进程,使预后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菌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其中A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B组患者予以甲硝唑+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呋喃唑酮,D组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不良反应及Hp清除率。结果D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类杆菌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D组(P<0.05);D组Hp清除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采用两种抗生素+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作为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升Hp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市汉口医院确诊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且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35%、0.30%、0.2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C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C组1)、缝合切口时(T2)、进入麻醉苏醒室后30 min(T3)时C组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3组患者组内VA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P<0.05),但3组患者术后4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根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按其来院顺序,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A组)和改良式复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组(B组),每组患者均为1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在SandersⅡ型上,其优良率好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5)。两组在SandersⅢ型-Ⅳ型的治疗上,B组好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4.36,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改良式复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根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均较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各42例,A组患者单用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联合使用两种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A组和B组的81.0%、71.4%;治疗后C组患者血压改善明显优于A组、B组;B组及C组降脂效果均优于A组;C组胰岛素抵抗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明显,对血脂及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于感染性疾病所具有的先天免疫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儿童162例,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67例)、病毒感染组(B组,78例)和支原体感染组(C组,17例),并选择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2例作为对照D组。对比分析四组患儿在首诊时和抗感染治疗后的血清CRP、ANC、WBC以及ESR。结果 A组血清CRP、ANC、WBC水平与B、C、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中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指标(P<0.05);A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后,WBC、CRP以及ANC水平均较首诊时显著降低,P<0.05。<3岁及≥3岁患儿的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RP是一种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成分,对于感染的早期判断以及严重程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动态监测CRP,并联合检测血清ANC、WBC以及ESR能够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