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集权和分权的合理性关系到财政体制改革的有效性。通过财政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对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集权分权的关系提出思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对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讨论也愈发激烈。1994年分税制的确立,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起点,基本形成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制度架构。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及支出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地方财政自主权空间逼仄。因此,本文以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为题,为规范央地财政关系寻觅新机。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情况从我国财政体制发展变迁的历史来看,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变化进行,如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利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始终是我国财  相似文献   

4.
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想法钟红菲一、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原则财政管理体制由分级包干改为分税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分税制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利益格局的调整,因而各方均很关注,如何正确处理中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深刻反映出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急资金准备不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救灾关系混淆不清、政府财政救灾项目过少且缺乏稳定的标准。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即:各级政府都应建立自己的、多层次的灾害准备金;中央与地方在救灾方面的事权主体要明确,财权可交叉,但必须明确、可计算;重新设计财政救灾的项目与标准,增加项目,稳定标准。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提高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可用于各级政府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6.
略论财政改革的认识误区苏中一误区之一:讨论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忽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从逻辑上推导,大家是不会否认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不仅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而且包括各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的。但是,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时,人们多半是把注意...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是1988年以来引进的以包干机制为特点的体制,其实质走上了一条放权、让利、减税、分散的路子。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一) 减税、让利,分灶、包干,财权已被肢解,体制过于分散。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重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主导。对此,国家财政对企业“十年一贯制”的“松绑”、“减税”,“让利”,为企业扩大了财权,注入了活力;中央对地方则实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缘起:政府间关系的财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fiscalfederalism)是联邦主义一词的延伸,虽然它是个经济学概念,但它仍然具有政治意义上联邦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马斯格雷夫认为,围绕"财政联邦主义"的问题,是关于财政事务的空间安排以及在各种管辖权内对这些事务的管理。萨  相似文献   

9.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之间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等预算管理体制。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的频繁变动,是与国家整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链的延伸与财政体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权事权的划分不够明确,妨碍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加大了我国产业链延伸的交易成本;税权过度集中在中央,不利于我国产业链延伸的优势区位选择;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不能有效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抑制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基于我国产业链延伸的要求,要从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上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199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体制步入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轨道。几年来的实践证明,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积极作用已然显现,尽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但我国的财政体制已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和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在政企关系方面,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开始走上不再按照企业行政隶属关系,而是按照税种组织财政收入的新轨道;三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大大提高了财力分配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但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相比,目前的财政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方面,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税制方面等亦不便理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具体可从下述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研究的有限数据条件和在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工具运用方面还较薄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寻求改进,以财政竞争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特点拓展了纵向财政竞争理论,将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财政竞争细分为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与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两种具体形式;通过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的博弈分析并结合地方财政数据实证发现,自1994年分税制建立以来,在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博弈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博弈中,中央均占优,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主导了纵向财政竞争博弈的最终结果,并且也成为了地方纵向财政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然后,本文从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本功能属性出发,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据和地方预算外财政数据,论证了地方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压力是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形成发展的重要财政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是一种能够较合理地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于1990年,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并且已经从1992年6月在浙江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夭津市、武汉市、青岛市、大连市、沈阳市和重庆市共九个地区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试点。试点证明,由于理  相似文献   

16.
叶汉生 《财政》1991,(9):51-52
我国不仅中央直辖市和省会中心城市下设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许多省辖市中等城市也下设有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城区财政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城区财政建立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上,城市经济资金、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产品深加工、高增值,财源比较丰厚,财政收入一般超过支出较多,收入上交比例较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财政又是城市财政系统的基层财政,是城区基层政权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保证,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崔健  刘东 《财政监督》2012,(1):65-69
地方财政工作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大政方针以及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全国各地的财政工作者都在积极创新发展地方财政工作,处处都有优秀做法;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改善地方财政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地方财政工作的创新做法、优秀理论值得我们推广、学习。为此,自2012年第1期开始,本刊特设立《地方财政》栏目,以供各地基层财政部门交流经验,学习地方财政的创新理论,推动我国地方财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新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当前财政体制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县级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中最基层的两级财政之一,是国家财政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县级财政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建设、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理清和调整好县乡财政关系和省(市)县财政关系尤其在它们事权、财权划分方面对保障县级政府行使其基层政权的职能、提供本辖区内公共产品和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尚希 《财政科学》2021,70(10):5-8
财政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推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财政知识传播能够为财政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源泉,为财政政策、财政改革有效落实提供助力,是财政知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路径.在财政知识传播过程中,应该用好通讯员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让财政知识更好地从财政一线和财政实践中来,建立智库联盟平台系统,更好传播财政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