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一方面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表现相对低迷,股市运行没有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态势。本文基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这种分化的深层次根源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崛起保持了"集体警觉",采取了较为明显的遏制战略;直接原因则是美元加息周期对我国产生了显著的外溢影响。为此,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方面是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将国内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理性地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并针对美元加息对我国产生的外溢性影响,做好风险监测和应对预案。  相似文献   

2.
从总体上来看,1993年的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形势可以用喜忧参半来概括,主要表现为: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虽然美国、英国经济出现了回升的势头,但西方其他国家却仍然处在衰退之中;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却增势强劲,尤其是亚太和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外汇市场动荡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日趋活跃,资本需求不断扩大;货币区域一体化进程则是一波三折。总之,1993年的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形势并不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实 《国际融资》2006,(4):36-37
很多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日本经济的积弱不振和乏善可陈,以至于当日本强势吹响复苏号角之时,市场难免会在惊愕之余有些茫然无措、反应迟钝.在悄然无息之中,日本经济已经连续49个月实现了温和增长,经济复苏连续性直逼上世纪60年末至70年代初"伊奘诺景气"时期57个月的历史记录.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GDP增长高达2.8%,在G7所有国家中表现仅次于美国,而2005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增长更是飙升至4.2%,甚至让同期的美国也相形失色.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5年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而欧日经济则会因国际市场高企的油价而表现疲软。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由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一极结构变成了由美、日和欧共体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美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统治地位已让位于德国、日本。在技术领域里,日本也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第一,1989年末,如以资产额大小为标准,全球最大的25家商业银行大多数是日本银行。到1989年9月底,日本所有银行资产额已占全球所有银行业资产总额的40.4%,而美国银行所占的份额仅13.7%。第二。  相似文献   

6.
亚投行为亚洲经济再次腾飞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蓓 《国际金融》2015,(3):71-74
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且影响深远。从国际政治环境看,美国重返亚太,拉拢盟国并分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试图从周边对中国进行围堵;从国际经济环境看,欧、日经济持续低迷,外需不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而且这一局面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危机后,中国此前面向欧、美、日市场形成的庞大工业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虽然扩大内需政策消化了其中一部分,但远未从根本上解决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因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下一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应放在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大环境下考虑;在当前的贸易体制下,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弱化,不能依赖于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与亚洲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应加强双方的合作,争取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内需主导战略,在经济和货币上,与亚洲国家一起,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8.
鲍庆 《证券导刊》2013,(5):19-21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工业化成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转型期内,股票市场多数表现不佳。然而虽然中国经济增速两年以来持续回落,但无疑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优等生,而中国股市的表现则位列全球倒数,因而仅仅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解释市场是不足够的。除了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国A股自身的改革也将是其股市能否真正走出漫漫熊途,迈向慢牛市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吴慧星 《中国外资》2012,(20):240-242
世界经济都处在转型之中,中国经济更要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低炭经济的定义、含义、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来系统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低炭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大量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着国家的进步,改变着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国际政治格局是国家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它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客观性的评价以及相对稳定的概括,诠释了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也在不断改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都处在转型之中,中国经济更要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低炭经济的定义、含义、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来系统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低炭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  相似文献   

12.
<正>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将西方世界带进一片凄风苦雨之中,这次危机由虚拟经济引发,因虚拟经济而扩大,其影响之深现在还难以见底。在剧烈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国内的虚拟经济。本文通过论述了虚拟经济的的形成机理、发展和规模,接着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探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赋予“中国模式”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是值得纪念和梳理的一年,因为世界不仅见证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强有力的复苏,也将见证中国经济艰难的转型,以"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正使中国经济驶向改革的深水区,新一轮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红利的开启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势能。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美国、欧元区、日本、中国几大经济体银行业经营呈现出分化态势:美国银行业整体表现有所改善;日本、欧元区银行业经营皆面临挑战;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以及净利润增速放缓,信用风险压力上升,但整体可控。一是美国银行业表现好转。美国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概况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亚洲是世界经济的动力,而中国是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是近些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6%。中国的消费、制造业和亚洲的高储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折算成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即按实物量和服务量计算.我国GDP在全世界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2005年的GDP是18.2万亿,按汇率折算,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排在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16.
<正>欧美和亚洲股市出现全线下滑,经济学家认为,股市的新一轮全球性大滑坡的根源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问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应受到影响,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前景不会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恢复也并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伦敦经济咨询公司凯投国际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这次股市暴跌的根源虽在美国和欧洲,  相似文献   

17.
亚投行对中国转型发展、亚洲共同发展、世界持续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已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业。作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亚洲地区设立的区域性投资银行和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对中国转型发展、亚洲共同发展、世界持续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有相对客观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生 《新理财》2010,(8):20-20
第一次"转型"虽然创造了世界为之瞩目的经济奇迹,却忽视了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精神物化"和社会分化;第二次"转型"既是第一次"转型"后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社会的自发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美、日经济、金融实力相互消长的主要表现综观美日经济、金融在近年来的表现,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美国所占份额日渐表现出衰退的趋势,而日本则表现出日益上升的势头,两者的相互消长现象非常显著.战后,美国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火车头".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例达54.6%,创历史最高纪录.但随着西欧。  相似文献   

20.
每一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世界金融秩序的重新构建,还是对世界格局的重新排列。此轮金融危机(包括欧债危机)催出新经济格局,改变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国际分工和国际间经济摩擦,国际关系变得更加难以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