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除了银行内在脆弱性的共性因素以外,中国银行风险更有着体制性根源:其一,国有银行无法摆脱财政性风险的转嫁及国有企业对贷款扶持的依赖,因而无望脱离不良资产制度性滋生的困境;其二,正是由于上述依赖使得国家难以放弃国有银行的市场垄断地位,而多层次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推动力量,金融稳定也成为经济稳定的先决条件。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着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如今我国加入了WTO、并承诺在2006年12月之前向外国全国开放银行业,取消在竞争方面的各种限制,届时国有银行必将面临各种冲击与挑战。所以,研究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并思考其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联的国内垄断地位,遭到卡组织市场参与者强烈反对,参与者纷纷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中国银联的垄断地位。但详细分析卡组织国际市场竞争理论、双边市场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与反垄断规制方式演变理论,论证出卡组织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和垄断危害的次要性。利益相关者应进行自我克制,容忍中国银联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4.
十大金融     
据专家观点,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主要存在十大问题--问题一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专家观点】白永秀(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目前我国金融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产权多元化不够,主要是国有银行垄断,真正民间资本很难进入金融主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中国的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并未打  相似文献   

5.
关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经济学理论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认为竞争将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增强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另一种解释则依据关系贷款理论,认为具有垄断能力的银行将更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各国的实际经验和经济学家的实证结果都不能给某种结论以明确地支持,其原因在于各国具有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因此,虽然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不能简单得出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将因竞争而增强的结论。时至今日也不能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因为理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行的存在将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企业融资难更多的原因在于制度面和微观面。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游戏产业的垄断化趋势日益严重,为了维持产业的健康发展,迎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需求,文章以在网络游戏市场中占主体地位的PC网游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PC网游企业所展开的经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PC网游市场趋向于寡头垄断市场,企业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所展开的经营策略是导致垄断的根本原因,在垄断市场形成后,垄断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垄断地位或进一步攫取利润也会展开合作与竞争,同时,采取有效的合作也是避免市场垄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结构-行为-绩效”的SCP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我国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1994-200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的两种假说,即“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结果发现,两种假说均在我国银行业不成立。对此,本文从造成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的原因着手分析了这种结构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认为行政垄断促成了国有银行基于“安定生活”形成的X低效率。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必定将影响到国有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行为,进而全面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永锡 《特区经济》2009,242(3):229-230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决定着一国某一特定产业的竞争地位。最优的市场结构应当最能激发技术创新。运用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各种理论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发现: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存在的市场结构最能激发技术创新。中国应当大力培养有一定垄断地位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同时,要消除制度性、行政性企业进出障碍,形成真正的可竞争性高新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9.
易永锡 《特区经济》2008,(4):230-231
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最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在理论界尚未取得共识。因为每个产业部门各有其自身的特性,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问题也应当就不同产业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有关理论、结合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分析发现,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存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努力培养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是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常常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钟伟 《西部论丛》2002,(9):13-17
今天,当我们仔细考察国有银行时,发现它既非现代国际商业银行模式,也非现代企业。因为,它基本上没有自主的盈利模式。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如果国有银行的改革能从触动产权和消除垄断开始重塑盈利模式,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生存之机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跨国公司以与我国国有企业合资的现象逐渐增多。在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内,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般还拥有行政垄断优势,大型跨国公司具有经济性垄断优势。分析表明,双方市场势力都强、横向合资与进入壁垒高,合资最可能巩固甚至强化行政垄断地位,并增强经济性垄断势力,市场结构更集中。市场进入壁垒低或国有企业市场势力相对较弱时的各种方式合资,虽然合资的市场结构效应不明显,但合资可能增强经济性垄断并削弱行政垄断优势,造成国有企业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山东经济》2006,22(1):35-46
关于国有银行问题的症结,学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从金融稳定角度对国有银行脆弱性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发现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异常脆弱。并对其成因进行了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没有支持银行治理观、市场结构观、增量改革观和外部冲击假说,也没有支持传统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观。处于转轨时期的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更多来源于制度层面而不是市场因素、银行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层面。公有产权制度和政府行政金融控制是否是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根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他们     
《沪港经济》2011,(2):9
他们影响我们许昆林:政府定价的商品不在监管之内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对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等价格垄断  相似文献   

15.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与社会福利净损失,已为西方经济学原理所论证,反垄断目标指向应该是垄断势力而不是垄断的市场份额,企业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但只要不是凭借垄断地位,滥用市场的支配权力,随意操纵价格,剥夺消费者剩余,就不应该是反垄断所指的对象,反垄断目标指向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任意操纵市场价格与限制竞争的垄断势力。  相似文献   

16.
陈建东 《科技和产业》2009,9(8):25-28,33
中小企业需要市场垄断,中小企业也能够形成市场垄断。本文通过对"非常小器"公司垄断指甲钳市场的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垄断局部市场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德国的国有银行效率差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分别将中国和德国的国有银行与其国内的其他所有权类型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 ,并对委托代理机制的完善程度、银行市场竞争、银行所有权的转移、银行经理市场的竞争及金融市场结构等影响国有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了提高国有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股依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有效运作。国有银行今后的股权改革方向是进一步释放国有股权,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岩 《环球财经》2004,(1):44-45
专家认为,政府应为德国银行的失利负主要责任,因为享受政策优势的国有银行占据了国内近一半的金融市场,使私人银行的整体效率无法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核心,有效发挥市场职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与竞争企业相比,垄断企业增加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更少。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促使垄断企业削弱要素投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表现为垄断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部门员工比例下降、员工薪酬和高学历员工比例下降、并购金额降低。上述影响仅在国有企业中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垄断法》也会影响垄断企业的产品市场表现和资本市场表现。文章研究表明《反垄断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更能够打破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助力经济均衡发展。文章为评价《反垄断法》实施效果补充了宏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有助于认识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中的重要角色,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