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琼  陈琳 《浙江林业》2023,(2):34-35
<正>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历经汉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历史变迁,千百年来在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以鱼塘为主,并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三西”,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获得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荣誉。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23,(7):6-7
<正>林草湿调查监测是掌握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科学评价其质量和生态状况的重要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科学依据。浙江是全国唯一每年开展国家连清样地调查的省份。2004年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2018年起率先研建森林资源“一张图”,形成资源家底“一套数”,逐步推进林业经营管理“落地上图”,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森林资源年度出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林科院和浙江省林科院共同承担的省院合作项目“浙江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一书近期即将出版。该书以森林文化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浙江实际,从诸多层面对浙江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作了科学翔实的论述与解读。本刊特开辟专栏,将连续摘登该书的精选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基本遵循,也是“依法治林”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浙江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华森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形成了淳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也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质品位。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现代人文林业”,这为我们丰富完善浙江现代林业的内涵和活力提出了新的使命,为凸显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首次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美丽浙江 从林开始着力建设千万亩“彩色健康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发展现代林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的根本保障.自世纪之交以来,浙江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深入,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10余年来一脉相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更希望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世界里.打造千万亩“彩色健康森林”,将带我们走进“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的森林浙江、美丽浙江.  相似文献   

8.
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把湿地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紧密联系浙江实际,作出"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五水共治"科学理念,切实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湿地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洪蓄水等综合功能,积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根据浙江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好湿地资源,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湿地类型较齐全,据调查显示,共有湿地5类23型,111万余公顷。除了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湖泊等少数几个类型外,基本上均有分布,是全国湿地类型分布最全的省份之一。我省自2004年开始开展湿地保护工作,调查显示,一些地区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顾湿地资源承载能力而肆意开发,对湿地造成伤害,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以来,人们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是湿地类型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湿地总面积3702万亩,占区域总面积的22.7%,扣除水田后的湿地面积为1665万亩,占区域总面积的10.8%。科学认识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守护青山绿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美"浙江、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想 《浙江林业》2013,(2):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这彰显了党对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西溪湿地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好湿地生态,建设好美丽西溪,对我省乃至全中国的湿地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翀 《浙江林业》2013,(10):12-13
对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来说,森林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浙江”发展得如火如荼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用自己满腔赤诚守护山林,默默为维护森林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的护林员们。本期特别策划从不同的角度对浙江省几位优秀护林员加以介绍,展现以他们为代表的浙江务林人踏实肯干、勇于钻研的精神和甘于清苦、坚守大山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体系的内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近年来,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始终遵循“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战略,展生态画卷,谱生态文化,传青山永续,育文明少年,擦亮生态文化的绿色底色,唱响生态文化红色赞歌,让杭州的生态文化绽放金色光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继200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10,(7):10-11
党的十七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人决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晰界定湿地生态产品及其财产权益是促进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保障湿地生态产品权益的关键。文章在厘定湿地生态产品和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的概念,概述国内外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上,解析了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对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进行了类型化构建。湿地生态产品是湿地生态效益的产品化和类型化,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外部性理论”“应得理论”和权利来源于“不义理论”为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实践也蕴含并支撑着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益。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是公私主体对所供给的湿地生态产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系列财产权益。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构建可为合理分配湿地生态产品财产权益,广泛吸引社会主体和各方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产品供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浙江林业》2014,(7):48-48
6月30日是第四个“浙江生态日”。全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这一纪念日。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全省人民正以各种形式发出生态环保的呼声,身体力行,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07,(10):4-4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悠远的文明传承。她钟灵毓秀,婉约动人.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钱塘江北岸、长三角腹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仙山湖湿地公园位于长兴县泗安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占地面积2269.2公顷,是浙北最大的湿地,也是长三角地区人工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对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自2006年成为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以来,仙山湖湿地公园先后获得了国家4A级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旅游区、浙江省林业观光园、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和湖州市十大旅游品牌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14,(9):12-13
浙江有108个国有林场,大多数地处江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地区,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生态文化和“森林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全省广大国有林场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降事态安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为弘扬和宣传他们的精神,2014年5月,省林业厅在全省开展了“寻找最美林场人(事)”活动。本刊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段,为他们画一幅群像,一展我省林场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