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逐渐被西方认同,尤其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受长期利益驱动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中国国企因受政府干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国企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未体现出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企的关联并购中,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也不再显著。我们认为,我国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多为主动投资,会积极参与国企监督与决策,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在国企中的投资多为被动投资,不关心个体的经营;国企关联并购中的政府干预更强,使得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逐渐被西方认同,尤其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受长期利益驱动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中国国企因受政府干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国企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未体现出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企的关联并购中,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也不再显著。我们认为,我国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多为主动投资,会积极参与国企监督与决策,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在国企中的投资多为被动投资,不关心个体的经营;国企关联并购中的政府干预更强,使得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并购溢价是主并企业对市场行情及目标企业进行严谨判断后的理性选择,高溢价并购逐渐成为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新常态。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并购溢价。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持股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来抑制企业并购溢价。同时,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抑制作用在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及信息环境方面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避免高并购溢价。另外,并购溢价对短期并购绩效有促进作用,与长期并购绩效无关。本文从并购视角出发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后果,为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及交易定价的规范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相比并购商誉中的合理商誉部分,超额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后期商誉减值会以加剧股价低估的形式推动资产误定价;机制检验表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是并购商誉影响资产误定价的中介机制;调节效应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在非"四大"、分析师关注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分组中更加显著,进而论证了外部审计、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本文在丰富并购商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对降低资产误定价进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据机构持股具有的"有效监督"假说和"利益冲突"假说,本文从三个维度实证检验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大于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验证了机构持股的"有效监督"假说;与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大;与短期机构投资者相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能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此外,终极产权性质会影响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治理监督作用,总的来说,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非国企中更为明显,且不同类型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国企与非国企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A股市场因公司并购而引发股价泡沫的案例日趋增多,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9-2019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减值对股价崩盘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减值具有显著的股价崩盘效应,并且商誉资产规模越大,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师乐观预测误差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减值与股价崩盘关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于理解并购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安泰  张建宇  卢冰 《金融研究》2022,508(10):189-206
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是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分类来看,相比非独立机构投资者,以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及QFII为代表的独立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通过提供并购前咨询服务和改善公司并购后绩效来抑制商誉减值风险。本文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有效的监督治理功能,对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本文建立盈余管理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沪深主板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观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克服因方程联立和变量遗漏所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也表明,在2004~2013年,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动。结果还表明,在2007~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持股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9.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背景下,作为地方国企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所具有的债务风险压力,是否会影响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后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14-201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低地区的地方国企相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高地区的地方国企选择并购战略的可能性较高,并购完成后套现的规模也相对较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显著较好,但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显著较差.深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主要来自于由隐性债务风险构成的压力.本文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影响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机制,也为监管部门调整国企并购套现、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背景下,作为地方国企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所具有的债务风险压力,是否会影响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后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14-201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低地区的地方国企相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高地区的地方国企选择并购战略的可能性较高,并购完成后套现的规模也相对较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显著较好,但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显著较差.深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主要来自于由隐性债务风险构成的压力.本文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影响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机制,也为监管部门调整国企并购套现、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精准扶贫体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然而,企业并购情境下的业绩承诺可能诱发甚至加剧管理层追求短期业绩达标。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并购业绩承诺对企业精准扶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签订并购业绩承诺会通过增加业绩压力和代理成本显著抑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机构投资者、媒体和分析师等外部监督主体对两者关系具有非对称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报道会缓解业绩承诺的负面影响,而分析师关注则会加剧这一负向关系。此外,“虚高”与“非虚高”业绩承诺均会抑制企业精准扶贫,企业产权性质、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对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本文对完善业绩承诺监管、改善企业精准扶贫以及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人员信息优势、强化外部监督以及降低股价波动风险对企业内部人交易行为产生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投资者关注度较低以及内部人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当中,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本市场商誉规模快速增长,商誉减值异常现象成为一项重要监管议题。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异常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商誉减值异常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区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驱动的。机制检验表明,管理层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下降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商誉减值异常的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还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异常的抑制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形下更加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机构投资者作用以及商誉减值的相关研究,对监管部门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以及如何抑制商誉减值异常、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异质性,其中公募基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信托持股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存在正向激励作用,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仅对企业创新数量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公募基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数量产生抑制作用的影响机制,发现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变化是其作用途径。研究结论为差异化引导机构投资者服务企业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协同效应理论和过度支付理论,利用2006~2017年我国A股155个并购事件,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溢价和并购方股东财富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溢价水平超过目标公司市值18.2%后,异常收益率显著降低,过度支付理论得到了证实。另外,对于目标公司,溢价水平与其股东财富呈现显著正相关。最后,建议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并购事件的信息披露,完善并购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竞价时"赢者诅咒"现象,减少市场恶性竞争,防止操纵股价,并提醒投资者警惕支付的"羊群"效应,避免盲目追涨行为。  相似文献   

17.
煤炭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并购重组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煤炭业上市公司并购中小型煤炭企业的19个样本数据,对煤炭企业并购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并购主体宣布并购重组的[-20,20]窗口期内,投资者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回报,表明投资者对并购事件给予了积极评价,从而为我国的煤炭业资源整合提供了支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3年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并购事件,本文探讨了风险投资(VC)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无VC支持企业,VC支持企业在并购宣告后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显著更好。伴随着VC参与度(持股机构家数和持股比例)的提高,企业的并购绩效显著上升。高声誉VC支持的企业并购绩效显著优于低声誉VC支持的企业。本文进一步给出VC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作用机制的解释(1)VC可以缓解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并购溢价;(2)VC可以增强并购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优化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提高了并购绩效。结论是:VC机构的监督功能在被投企业上市后的并购活动中发挥了正面作用。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大力推动VC行业发展、并引导VC参与企业的并购重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持仓比例数据,分析检验了并购重组中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与财富转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公告前,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现象,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时机与交易对象的选择上都明显占有优势,直接导致了不同投资者间出现显著的财富转移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更容易出现,而在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则较少出现。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泄露现象,辩证地看待机构投资者所扮演的角色,并探寻了信息泄露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的可能性,这对改进监管层政策法规、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苏 《会计师》2014,(4X):16-18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将其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运用到企业并购行为研究中,兴起了从管理者特性出发来研究企业并购行为的热潮。本文将分别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并购绩效、频繁并购行为三个方面研究进行总结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