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高昌的葡萄干葡萄酒和葡萄的一种生理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唐代张悦所著《梁四公记》的一段文字记录,考证出古代高昌(今吐鲁番),最早生产葡萄干和葡萄酒的年代。论证古代“冻酒”出现的时间,冻酒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古代的冻酒技术实是现代“冻结浓缩技术(freegingconcentration)”的最早发端。根据当时高昌不同产地的葡萄干质量的差异,考证出现在仍然存在,且仅见于新疆葡萄的一种生理病害——浆果成熟后的“涩变”,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在吐鲁番发生了。考证还认为,唐代的横截在今鄯善县的兰杆乡一带,林则在今鄯善县城附近。  相似文献   

2.
选择都匀市王司镇五寨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苗族村寨正式森林制度与非正式森林制度变迁以及苗族文化对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苗族文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并将之上升为本地区本宗族群众的“规举”,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正式制度,即“准正式制度安排”。它有机地将森林资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正式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结果使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找北”的唯一之地、观赏极光的最佳之地、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森林康养的必选之地……大兴安岭位于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黑龙江省的“天鹅之首”,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素有“神州北极”之美誉。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优越丰富,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达81.86%,PM2.5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想财富。先哲们对“天人关系”“地人关系”等的诸多论述,开启了中国古代朴素博大的生态文明观。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类从森林中走来,由依赖自然、到想征服自然、再到回归自然,体现了人类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10,(8):24-25
庆元县地处我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86%,公益林面积127.3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0.6%。庆元香菇以“历史最早、产量最高、市场最大、质量最好”闻名于世,并获得原产地域保护,庆元县被誉为“中国香菇城”。  相似文献   

6.
国际林业发展理论通常将林业发展进程划分为:森林原始利用、木材过渡利用、森林恢复发展、多功能利用、可持续发展5个阶段,其中“恢复发展阶段”又称为“边治理边破坏阶段”,这个阶段可分为治理小于破坏、治理与破坏相持、治理大于破坏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农业名人录(连载)朱绍新战国李悝(约前455~前395年),战国初政治家,早期法家代表人物。魏国(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学生子夏.魏文侯四十年(前406年)起,任魏之相国,主持变法。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废沟洫”,...  相似文献   

8.
森林环境不仅是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更是当今人们游憩览胜、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森林中度过了重要的“婴儿”阶段。原始林业虽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活的四大基本内容——衣、食、住、行却都和森林密不可分。人类与森林共存共荣,可以说,人类是依托森林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10,(4):48-48,F0003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是杭州至黄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市森林覆盖率76.55%,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这些为临安提高绿化水平和开展碳汇林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口压力”为理论切入口,从总体上论述了前工业化社会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结构的演变。并以此构建了古代农业进化的理论模式,然后又用这种理论模式对中国数千年农业发展和社会演化作了宏观上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宋真宗(赵恒)下旨引种推广“占城稻”距今已有九百七十余年。中国的文人学士,以至皇帝,纷纷记述评论,以后一些外国学者也加入了。近千年间,真可谓史不绝书。归纳目内外推崇的意见,今尚存者,主要有三: (1)占城稻的引种,推广是中国双季稻、三熟制发展的契机; (2)占城稻导致江淮以南盛行早籼稻或早稻之栽培; (3)我国原来没有籼稻,占城稻的引种是我国籼稻栽培,或至少是大量引种,广泛栽培的开始。此外,历史上曾有“占城稻”是早稻,甚至是我国早稻原始之论。这种观点,几经批驳似无人再提了。既然如此,就有专题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有的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战国初,李惺在魏国为相时,作“尽地力”之教,是最早的集约耕作思想的表现。“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就是加强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产量之意。汉代,通过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等方式,把精耕细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浙江林业》2000,(3):31-31
人类对森林的砍伐,特别是大规模的乱砍滥伐,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水经注》载“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此后,记载森林遭破坏的文献很多。屯田开荒,毁林种粮;战争造成森林的破坏;放火烧山或野火烧山对森林的破坏;历代帝王大兴土木,伐林取材;冶炼、煮盐业用的柴禾;居民伐薪;造船用木等。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东阳市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发展香榧的地区之一,有“中国香榧之乡”“浙江兴林富民示范乡”的美誉。近年来,东阳市以现有香榧产业为依托,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引领”主基调,扎实推进香榧产业向现代林业方向迈进,助力乡村振兴质效提升,将“一颗坚果养活一方百姓”的内涵逐渐发展为“一颗坚果养富一方百姓”,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农业名人录(连载)朱绍新周朝后稷周始祖帝喾(姬)之子,母姜,姓姬名弃,封弃於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曰后稷.据《周本记》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焉,民皆法则之。帝尧...  相似文献   

17.
南浔区旧馆镇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生态优良,交通便捷。近年来,为顺应城镇生态化潮流和城镇发展的现实需要,镇党委、镇政府始终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关注森林”为契机,紧密联系旧馆实际,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活动,促进旧馆的生态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由于食物是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最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生活资料,所以人类最早从事的生产便是谋取食物的生产劳动。考古研究证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粮食作物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原始的种植业。随着原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农业发展以前,穴居野处,以渔猎为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渔类和渔业,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山东临近中原,在商周以前,大部地区就有我国祖先生息其间,实为中华民族最早发祥之地。据古代传说,伏羲氏之后有“大庭氏都曲阜,赫胥氏葬於阳邱”(按:今章邱县境)。神农氏“初都於陈,徒都曲阜。”少吴金天氏“都于曲阜”,舜“耕于历山,渔於雷泽,陶於河滨。”(按今定陶县西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名 ,大约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前后。那时 ,华夏部族群居于黄河流域 ,因地理环境优越 ,文化发展早于周围各部落 ,遂以自己居天下之中 ,故称“中国”。但这时所称的中国仅仅是一个局部的区域概念。到秦汉以后 ,随着国家的统一 ,“中国”一词才由局部的区域概念 ,发展成全国的概念。“九州”这个名称最早出自于《书·禹贡》中 ,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的别称。相传为夏禹治水后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此说法自古不一 ,但后人常用“九州”来指代全国。“赤县神州” ,古代中国的别称 ,起源于战国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