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大力推动社会生产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绿色保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绿色保险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速度慢,发展空间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绿色保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绿色保险发展较早,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成熟经验,对我国绿色保险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梳理了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发展模式及经验,从国家、行业、保险公司层面提出了其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也有赖于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且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时期,探讨如何以绿色金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在理清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找出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在支持“双碳”目标上面临的需求和障碍,然后从政策保障、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针对性举措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策略,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合理优化投融资结构,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本文分析了制造业碳排放产生和降低的途径,总结了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制造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从发展战略、投融资结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金融服务策略调整,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转型资金,帮助其实现双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兴安盟地区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阻碍,提出深化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吴童  胡余平 《海南金融》2023,(12):81-87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公共机构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的背景与现状,深刻认识了“双碳”目标对公共机构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并分析绿色低碳建设相关的国际经验。当前我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的主要难点存在于制度、标准化、事务管理、节能意识、资源运用等方面。因此,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应从完善制度体系、统一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标准、优化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强化绿色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低碳节能监督考核制度等策略入手,探析“双碳”目标实现工作路径,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6.
制定“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脱碳”是关键,绿色金融则是“市场化手段”,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服务“双碳”目标的电力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梳理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交互影响机理,通过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厘清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助力电力行业加速低碳转型以及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8.
实施“双碳”战略是一项涉及诸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经济社会变革,是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双碳”目标的核心要义是实现碳排放与碳消纳的动态平衡,最终使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增量实现“零增长”。绿色金融通过助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更多的银行加入赤道原则,绿色金融模式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共识,其创造的巨大融资需求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搭建桥梁。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始终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积极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本文研究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模及相关产品服务,总结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并从经营效益和外部效益两个角度分析绿色金融对兴业银行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绿色金融一方面提高了兴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推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最后,本文对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出建议,并启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尽快建立起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绿色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能源革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绿色金融为能源革命赋予了新的支撑和动力。面向双碳目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做好绿色金融的“大文章”是建设新时代能源强国的重中之重。因此,新一轮中国能源革命需要通过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服务能源重大战略、核心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战略性“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完善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本文以“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现“双碳”目标内在要求,梳理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现状,从中发现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普及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色金融”是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较多方面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战略下,加快CCUS这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高地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吉林省落实双碳目标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现实背景,及对吉林省CCUS产业的调研,就发展CCUS产业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鉴于CCUS产业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高度依赖性,在梳理我国金融支持CCUS产业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当前吉林省金融支持CCUS产业在绿色金融介入、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综合配套措施方面存在制约,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吉林省CCUS产业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保险机构着力深化ESG实践,积极深耕绿色保险。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加快,保额逐年增长、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领域持续拓宽、投资规模不断扩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远落后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当前,我国绿色保险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支持不足等制约,以及面临历史数据积累不够、风险评估和费率厘定难度大、投保意愿不强等诸多问题,日益难以满足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需求。因此,应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绿色保险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能源央企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角色,绿色信贷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经济激励作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助推能源央企低碳转型的研究受到更多关注。本文从理论基础和政策背景出发,分析当前能源央企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以及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助推能源央企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实践探索,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文章以上杭工业园区为对象,深入分析了园区现状,如产业链条杂而短、科技核心竞争力弱、人才优势不足、园区配套不完善、节能降耗任重道远等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对此,需要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与支撑地区未来发展中找准结合点和突破点,具体可从转型升级、强链补链建设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培育龙头实现成链发展,凝聚创新建设产业研发中心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自党中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新华社快看联合发布《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保险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报告认为,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产业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奠定了绿色保险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闫贵壮  何畅 《中国金融》2022,(11):29-30
<正>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方向。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速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在支持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